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新认识

被引:15
作者
王焕 [1 ]
李海兵 [1 ]
司家亮 [1 ]
孙知明 [2 ]
付小方 [3 ]
刘栋梁 [1 ]
裴军令 [2 ]
李成龙 [4 ,1 ]
张佳佳 [5 ,1 ]
宋圣荣 [6 ]
郭力伟 [6 ]
MORI James [7 ]
薛莲 [8 ]
BRODSKY E Emily [8 ]
云锟 [3 ,1 ]
龚正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 成都理工大学
[6] 国立台湾大学
[7]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8]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地球与行星科学系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同震弱化; 断裂愈合; 摩擦系数; 映秀—北川断裂带; 龙门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不得不思考问题是:大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下一次大地震什么时候发生?也就是涉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一直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断层是如何破裂的?震后断裂是如何愈合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断裂摩擦行为和断裂愈合过程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通过对地表露头和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岩心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详细研究,以及钻孔中长期温度监测来分析有关汶川地震断裂动态弱化和摩擦行为,并结合钻孔中长期水文监测计算所得断裂带渗透率变化,分析震后断裂愈合过程,进而探讨和认识汶川地震断裂作用所涉及的上述问题。经过详细研究,确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宽105~240 m、具有五个不同断裂岩组合的内部结构,是一条经常发生大地震、具多种弱化机制的断裂带;发现了汶川地震不仅具有同震石墨化作用,而且测量到目前世界上最低的动态摩擦系数(≤0.02),同时首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这些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回答了一直困扰在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领域几十年的关键问题,而且对完善地震断裂理论和认识汶川地震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防震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新鲜出炉 [J].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
地球学报, 2015, 36 (01) :1-5
[2]   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特征与龙门山隆升的关系 [J].
王焕 ;
李海兵 ;
司家亮 ;
黄尧 .
岩石学报, 2013, 29 (06) :2048-2060
[3]   汶川地震主滑移带(PSZ):映秀—北川断裂带内的斜切逆冲断裂 [J].
李海兵 ;
许志琴 ;
王焕 ;
司家亮 ;
李天福 ;
宋圣荣 ;
裴军令 ;
郭力维 ;
孙知明 ;
黄尧 ;
MarieLuce Chevalier ;
刘栋梁 .
中国地质, 2013, 40 (01) :121-139
[4]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一号孔主断层的随钻流体响应特征 [J].
唐力君 ;
王广 ;
王健 ;
王晓春 ;
刘舒波 ;
聂武 .
地球学报, 2013, 34 (01) :95-102
[5]  
Internal structure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t Hongkou outcrop,Sichuan,China,that caused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J]. Tetsuhiro Togo,Toshihiko Shimamoto.Earthquake Science. 2011(03)
[6]   汶川地震孕震背景与同震变化的铲形断层位错模拟 [J].
张希 ;
王庆良 ;
唐红涛 ;
贾鹏 .
地球学报, 2011, 32 (02) :189-194
[7]   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岩性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J].
王焕 ;
李海兵 ;
裴军令 ;
李天福 ;
黄尧 ;
赵志丹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4) :768-778
[8]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多单元组合模式 [J].
张培震 ;
闻学泽 ;
徐锡伟 ;
甘卫军 ;
王敏 ;
沈正康 ;
王庆良 ;
黄媛 ;
郑勇 ;
李小军 ;
张竹琪 ;
马胜利 ;
冉勇康 ;
刘启元 ;
丁志峰 ;
吴建平 .
科学通报, 2009, (07) :944-953
[9]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 [J].
朱如凯 ;
赵霞 ;
刘柳红 ;
王雪松 ;
张鼐 ;
郭宏莉 ;
宋丽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46-55
[10]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J].
许志琴 ;
李海兵 ;
吴忠良 .
地质学报, 2008, 82 (12) :1613-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