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石化机理与白云岩成因问题研究

被引:82
作者
赫云兰 [1 ,2 ]
刘波 [2 ]
秦善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关键词
白云岩; 白云石化; 成因模式; 流体动力学;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10.144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统计大量白云岩成因的例子,追溯其离子来源,得出:地质环境中白云石化所需Mg2+主要来源于成岩流体、岩浆岩及其他固体矿物和生物,这些Mg2+经特定的流体动力学机制交代方解石中的Ca2+使之转化为白云石。根据Mg2+来源和流体动力学机制,目前较成熟的白云石化成因模式主要有蒸发模式(萨布哈模式)、渗透回流模式、混合水模式、海水模式、埋藏模式以及热液成因模式。根据不同的埋藏条件,可将白云石化分为3类:浅层白云石化(<1000m)、中深层白云石化(1000~2000m)和深层白云石化(>2000m)。
引用
收藏
页码:1010 / 10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南盘江坳陷晚古生代白云岩特征和形成机理 [J].
杜贵嵘 ;
赖生华 .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 35 (19) :1-4
[2]   四川盆地中南部雷口坡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秦川 ;
刘树根 ;
张长俊 ;
龚昌明 ;
赵异华 ;
邱文彬 ;
汪华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3) :276-281
[3]   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白云岩成因 [J].
朱玉双 ;
柳益群 ;
周鼎武 .
西北地质, 2009, 42 (02) :95-99
[4]   塔东寒武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层演化特征 [J].
马锋 ;
许怀先 ;
顾家裕 ;
邵龙义 ;
邬光辉 ;
刘永福 ;
朱长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2) :144-155
[5]   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白云岩特征及成因附视频 [J].
顾炎午 ;
李国蓉 ;
李宇翔 ;
吴恩江 ;
姜忠正 ;
彭靖淞 .
天然气技术, 2009, (01) :19-22+78
[6]   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蒋志斌 ;
王兴志 ;
曾德铭 ;
鲁铁梅 ;
王保全 ;
张金友 .
中国地质, 2009, 36 (01) :101-109
[7]   热液改造碳酸盐岩储层综合研究 [J].
徐维胜 .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 35 (01) :20-22
[8]   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作用与白云岩储层 [J].
陈代钊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5) :614-622
[9]   塔里木盆地东部震旦—寒武白云岩类型及成因 [J].
刘永福 ;
桑洪 ;
孙雄伟 ;
党青宁 ;
朱长见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27-31+14
[10]   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J].
张婷婷 ;
刘波 ;
秦善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79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