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被引:13
作者
张婷婷 [1 ]
刘波 [2 ]
秦善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关键词
川东北; 白云岩; 白云石化; 成因机制;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8.123
中图分类号
P581 [岩石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白云岩按沉积相及相应的岩石结构特征主要分为3类:礁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泥晶-微晶白云岩(含膏云岩)。礁白云岩具有典型的混合带白云石化特点,受海平面频繁变化影响;颗粒白云岩的形成与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藏成岩作用有关;准同生白云石化或卤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是泥晶-微晶白云岩(含膏云岩)的形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99 / 8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 [J].
牟传龙 ;
马永生 ;
谭钦银 ;
余谦 ;
王瑞华 .
地质学报, 2007, (06) :820-826
[2]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J].
马永生 .
石油学报, 2007, (02) :9-14+21
[3]   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制约 [J].
马永生 ;
牟传龙 ;
谭钦银 ;
余谦 ;
王瑞华 .
地学前缘, 2007, (01) :182-192
[4]   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41-750
[5]   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问题研究述评 [J].
汤朝阳 ;
王敏 ;
姚华舟 ;
段其发 ;
赵希林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 (03) :205-210
[6]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期沉积特征与沉积格局 [J].
马永生 ;
牟传龙 ;
郭旭升 ;
谭钦银 ;
余谦 .
地质论评, 2006, (01) :25-29+153
[7]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李国雄 .
地质学报, 2005, (06) :858-865
[8]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J].
马永生 ;
傅强 ;
郭彤楼 ;
杨凤丽 ;
周祖翼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35-41
[9]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盘龙洞生物礁成岩作用研究 [J].
牟传龙 ;
马永生 ;
王瑞华 ;
谭钦银 ;
余谦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Z1) :198-202
[10]   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及进展 [J].
李振宏 ;
杨永恒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2) :5-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