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底泥不同预处理对潜在活性磷形成及释放的抑制作用
被引:4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李伟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来源:
关键词:
底泥曝气;
磷形态;
潜在活性磷;
迁移转化;
D O I:
10.13227/j.hjkx.2007.12.014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以校园河流底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中潜在活性磷的形成及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对上覆水中的磷向底泥迁移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水曝气.底泥经不同预处理后,磷的释放量明显降低.与未处理底泥相比,经底泥曝气和水曝气预处理底泥,溶解性磷酸盐释放量分别下降了193.6 mg.kg-1和44.7 mg.kg-1,总磷释放量分别下降了334.0 mg.kg-1和163.8 mg.kg-1;而对于潜在活性磷而言,前者降低了58.6 mg.kg-1,后者则增加了167.4 mg.kg-1.其原因可能是,上覆水中的磷向底泥迁移时,首先形成潜在活性磷,而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潜在活性磷向难释放态磷的转化得到了强化.底泥曝气的这种强化作用比水曝气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705 / 27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典型城内过富营养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相关性研究
[J].
赵颖
;
王国秀
;
章北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4)
:490-49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章北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的季节性变化
[J].
徐玉慧
;
姜霞
;
金相灿
;
王琦
;
马小凡
.
环境科学,
2006, (05)
:869-87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相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王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中国湖泊水域中磷形态转化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研究动态
[J].
黄清辉
;
王磊
;
王子健
.
湖泊科学,
2006, (03)
:199-206

黄清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2.磷释放的热力学机制及源-汇转换
[J].
范成新
;
张路
;
包先明
;
尤本胜
;
钟继承
;
王建军
;
丁士明
.
湖泊科学,
2006, (03)
:207-217

范成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长江口沙洲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J].
侯立军
;
陆健健
;
刘敏
;
许世远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3)
:488-494

侯立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陆健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许世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6]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
[J].
王琦
;
姜霞
;
金相灿
;
徐玉慧
.
湖泊科学,
2006, (02)
:120-12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相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徐玉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7]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J].
张路
;
范成新
;
朱广伟
;
王建军
.
湖泊科学,
2006, (01)
:36-4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成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朱广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磷分级分离形态差异的初步研究
[J].
胡俊
;
刘剑彤
;
刘永定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1)
:89-94

胡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刘剑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刘永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9]
永定河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指示意义
[J].
陈红军
;
黄怀曾
;
冯流
;
陈明
.
岩矿测试,
2005, (03)
:176-180

陈红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黄怀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冯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陈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0]
高原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氮形态化学研究
[J].
胡凯
;
柯鹏振
;
吴永红
;
陈晓国
;
沈银武
;
刘剑彤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4)
:507-511

胡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广东深圳,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

柯鹏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广东深圳,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

吴永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广东深圳,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剑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广东深圳,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