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领域群体争议的法律规制

被引:5
作者
董保华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集体劳动争议; 集体协商争议; 群体争议;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我国,劳动领域群体争议具有存在的客观性、效果的破坏性、部分诉求的合理性等矛盾的元素,给社会治理带来了高难度从界定集体劳动争议、集体协商争议与群体争议的关系入手分析我国对劳动领域群体争议高管制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看清我国群体争议面临的各种乱相、国家行为和个人行为都应该在一个社会系统内进行整合,和谐应当体现为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平衡,多元救济模式才是我国未来解决争议的方向。只有理顺体制才可能对"法律评价上的高否定""社会现实中的高容忍"模式进行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规范劳动者维权行动的制度选择 [J].
董保华 .
法治研究, 2012, (01) :26-32
[3]   救济权的界分: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从权利与权力的视角 [J].
翟羽艳 .
行政与法, 2011, (04) :95-99
[4]   “集体返航”呼唤罢工法 [J].
周永坤 .
法学, 2008, (05) :3-11
[5]   《劳动合同法》是在“解雇”企业吗 [J].
张世诚 .
中外管理, 2008, (01) :69-70
[6]   私力救济考 [J].
范愉 .
江苏社会科学, 2007, (06) :85-9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007
[9]  
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刘连煜著, 2001
[10]  
权力的转移[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康晓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