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群构造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59
作者
程世秀 [1 ,2 ]
李三忠 [1 ,2 ]
索艳慧 [1 ,2 ]
刘鑫 [1 ,2 ]
余珊 [1 ,2 ]
戴黎明 [1 ,2 ]
马云 [1 ,2 ]
赵淑娟 [1 ,2 ]
王霄飞 [1 ,2 ]
安慧婷 [1 ,2 ]
熊莉娟 [1 ,2 ]
薛友辰 [1 ,2 ]
机构
[1]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盆地群; 走滑断裂; 拉分盆地; 被动陆缘; 南海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南海北部陆缘自西向东分布有北部湾、琼东南、珠江口和台西南等新生代盆地。前人认为这些盆地是华南大陆东南缘裂解直至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大量地震剖面揭示,南海北缘主控盆断裂倾向陆地,与典型的被动陆缘的主断裂倾向海盆的特征明显不符。因而,南海北部陆架盆地成因显然不是被动大陆边缘的Mckenzie伸展机制。为此,基于大量陆地调查和海域地震剖面资料的对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至少在34Ma之前不是被动大陆边缘,早期陆缘断裂十分发育,主控断层为NE—NNE走向,和陆地同期走滑断层具有连续性。这些NNE—NE向断裂右行右阶走滑控制了拉分盆地内的EW或NEE方向的次级断裂,并控制了盆地内部近EW向的次级构造单元展布。因此,新生代南海北部陆缘的一系列盆地是动力学成因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右行右阶拉分盆地群。这个拉分成因模式与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内部沉积沉降中心迁移、构造跃迁、岩浆展布等特征非常一致。而南海北部真正成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的时间是在15Ma之后,但此时南海却停止了扩张,而且大约在10~5Ma由于菲律宾海板块沿吕宋岛弧-台湾造山带逐步楔入欧亚板块导致最后的弥散性NWW向断裂切割南海北部所有构造。从盆地动力学考虑,南海北部陆架盆地的成因主要与太平洋板块的动力学联系较为紧密。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北部湾盆地构造迁移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胡望水 ;
吴婵 ;
梁建设 ;
胡芳 ;
蔡峰 ;
柴浩栋 ;
邹起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6) :920-927
[2]  
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科学实验与研究进展[J]. 李家彪.地球物理学报. 2011(12)
[3]   被动大陆边缘张裂特征与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 [J].
万志峰 ;
施秋华 ;
蔡嵩 .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 (09) :26-31
[4]   南海北部滨海断裂带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及其发震构造研究 [J].
徐辉龙 ;
叶春明 ;
丘学林 ;
孙金龙 ;
夏少红 .
华南地震, 2010, 30(S1) (S1) :10-18
[5]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浅析 [J].
赵民 ;
张晓宝 ;
吉利明 ;
张功成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3) :494-502
[6]   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运动厘定及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 [J].
蔡周荣 ;
刘维亮 ;
万志峰 ;
郭峰 .
海洋通报, 2010, 29 (02) :161-165
[7]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朱伟林 ;
张功成 ;
高乐 .
石油学报, 2008, (01) :1-9
[8]   台西南盆地新生代断裂特征与盆地演化 [J].
易海 ;
钟广见 ;
马金凤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6) :560-564
[9]   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构造迁移及其对烃源岩的制约作用 [J].
夏斌 ;
吕宝凤 ;
吴国干 ;
陈根文 ;
李文铅 ;
王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5) :629-634
[10]   台湾海峡滨海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与活动性 [J].
黄昭 ;
王善雄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 (03)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