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大陆边缘张裂特征与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

被引:2
作者
万志峰 [1 ,2 ]
施秋华 [3 ]
蔡嵩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 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 南海北部陆缘; 构造属性;
D O I
10.16028/j.1009-2722.2011.09.007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大陆边缘研究是板块构造运动史重建、地球环境演变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火山型(volcanic passive margins)与非火山型(magma-poor passive margins)大陆边缘作为被动大陆边缘的2种基本类型,在结构特征、演化过程、洋陆过渡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形成机制、构造过程、沉积特征等方面显著不同。向海倾斜的基底反射层(SDRS)以及其下高速异常体是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典型标志,而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以低角度拆离断层(S反射面)为主要标志。我国南海地处三大板块与两大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特征复杂,北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一直备受争议。以国外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多尺度构造综合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南海构造演化模式:综合作用下的被动扩张附视频 [J].
栾锡武 ;
张亮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 (06) :59-74
[2]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地质问题 [J].
朱伟林 .
地质学报, 2009, 83 (08) :1059-1064
[3]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J].
张功成 ;
米立军 ;
吴时国 ;
陶维祥 ;
何仕斌 ;
吕建军 .
石油学报, 2007, (02) :15-21
[4]   中国南海的形成演化及动力学机制研究综述 [J].
黎明碧 ;
金翔龙 .
科技通报, 2006, (01) :16-20
[5]   南海扩张的动力学因素及其数值模拟讨论 [J].
夏斌 ;
崔学军 ;
张宴华 ;
刘宝明 ;
王冉 ;
闫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328-333
[6]   南海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火山活动时空特征与南海的形成模式 [J].
阎贫 ;
刘海龄 .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02) :33-41
[7]   被动大陆边缘:从大陆张裂到海底扩张 [J].
曹洁冰 ;
周祖翼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5) :730-736
[8]   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属性问题 [J].
吴世敏 ;
周蒂 ;
丘学林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4) :419-426
[9]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过程 [J].
阎全人 ;
王宗起 ;
李赠悦 ;
李继亮 .
地质论评, 2000, (04) :417-423
[10]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 [J].
李思田 ;
林畅松 ;
张启明 ;
杨士恭 ;
吴培康 .
科学通报, 1998, (08) :79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