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含油气系统到成藏油气系统油气系统研究新动向

被引:14
作者
刘静江 [1 ,2 ,3 ]
刘池洋 [1 ,2 ]
王震亮 [1 ,2 ]
机构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塔里木油田研究院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复合含油气系统; 成藏油气系统; 汇聚域; 分隔槽;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8.06.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不同研究重点,油气系统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含油气系统阶段、复合含油气系统阶段和成藏油气系统阶段。这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源控"到"藏控"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指导油气勘探从粗放到精确的认识过程。以油气藏为研究中心、侧重于油气运移和成藏的成藏油气系统的提出使我们对油气藏的刻画更为精确、定位更为准确,并为油气勘探走向精确勘探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油气系统概念是油气地质研究中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怎样用系统化的思想研究复杂的油气成藏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01 / 8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叠合盆地特征及油气赋存条件 [J].
刘池洋 .
石油学报, 2007, (01) :1-7
[2]   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提出及其在叠合盆地油气资源预测中的作用 [J].
赵文智 ;
张光亚 ;
汪泽成 .
地学前缘, 2005, (04) :458-467
[3]   含油气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J].
刘海涛 ;
马立祥 .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3) :5-10+83
[4]   成藏理论研究中的系统论——从“含油气系统”谈起 [J].
宋国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2) :111-115
[5]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J].
赵文智 ;
张光亚 ;
王红军 ;
王社教 ;
汪泽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1-8
[6]   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的应用 [J].
蒋有录 ;
谭丽娟 ;
荣启宏 ;
宋建勇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12-16+9
[7]   叠合盆地构造解析几点思考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贾承造 ;
马宗晋 ;
曲国胜 .
石油实验地质, 2001, (03) :251-255
[8]   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J].
何登发 ;
赵文智 ;
雷振宇 ;
瞿辉 ;
池英柳 .
地学前缘, 2000, (03) :23-37
[9]   含油气系统概念的由来及内涵 [J].
汪时成 ;
周庆凡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79-282
[10]   含油气系统定量模拟方法 [J].
王明君 ;
杨瑞召 ;
崔宝琛 ;
李宗飞 ;
周少强 ;
雷安贵 ;
孙月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17-11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