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28
作者
郭福生
潘家永
刘林清
杜杨松
郭国林
机构
[1] 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海平面; 石炭纪; 二叠纪; 浙江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4.01.001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浙江江山石头山剖面船山组、栖霞组碳酸盐岩进行了C、O同位素测定。Mn/Sr比值、δ18O值和δ18O-δ13C散点图检验表明,所得同位素数据反映了碳酸盐岩的原始沉积特征。δ13C和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4‰~4.4‰和-12.2‰~-5.6‰,平均值分别为0.5‰和-8.4‰。在石炭纪-二叠纪分界线附近没有发生明显的同位素漂移现象。本区碳同位素地层曲线与根据沉积微相推断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十分吻合,表现为δ13C高值区海水变深。海水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是浅—中等—较深—中等,相应的δ13C演化曲线表现为波谷段—具次级起伏的相对平缓段—波峰段—平缓段。栖霞组台坪相δ13C值大于船山组台坪相,而且曲线较平直,反映海水较深且环境较稳定。研究区地层记录中的海平面从早到晚逐渐增高,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不一致,可能与浙皖海盆发生过整体沉降有关。这一区域性差异也在碳同位素记录中得到印证,本区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δ13C值从老到新慢慢增大,最后再略为下降,演化趋势与Veizeretal.的碳同位素年代演化曲线相反,说明碳同位素演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区域地壳演变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和无机碳同位素变化与古环境 [J].
南君亚 ;
刘育燕 .
地球化学, 2004, (01) :9-19
[2]   苏皖地区石炭纪海相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素演化规律 [J].
林春明 ;
凌洪飞 ;
王淑君 ;
张顺 .
地球化学, 2002, (05) :415-423
[3]   渤海湾地区下古生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王大锐 ;
冯晓杰 .
地质学报, 2002, (03) :400-408
[4]   塔里木盆地-C-O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J].
彭苏萍 ;
何宏 ;
邵龙义 ;
时宗波 ;
高云峰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4) :26-30
[5]   浙江江山老虎山灰岩时代的新认识 [J].
李罗照 ;
韩乃仁 .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 (04) :334-336
[6]   扬子地台西缘宁蒗泸沽湖地区志留系沉积旋回及锶、碳、氧同位素特征 [J].
李忠雄 ;
管士平 .
古地理学报, 2001, (04) :69-76
[7]   湖相碳酸盐氧碳同位素的相关性与生油古湖泊类型 [J].
刘传联 ;
赵泉鸿 ;
汪品先 .
地球化学, 2001, (04) :363-367
[8]   白云鄂博碳酸岩墙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J].
舒勇 ;
郑永飞 ;
魏春生 ;
周建波 ;
杨学明 ;
杨晓勇 .
地球化学, 2001, (02) :169-176
[9]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的碳氧同位素记录 [J].
冯洪真 ;
刘家润 ;
施贵军 .
高校地质学报, 2000, (01) :106-115
[10]   塔里木板块西北缘石炭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探讨 [J].
丁孝忠 ;
刘训 ;
傅德荣 ;
姚建新 ;
王永 ;
吴绍祖 ;
闫毅 .
中国区域地质, 2000, (01) :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