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中矽卡岩的形成过程及其与钼钨矿化的关系

被引:12
作者
向君峰 [1 ]
裴荣富 [1 ]
邢波 [2 ]
王春毅 [3 ]
田志恒 [4 ]
陈晓丹 [1 ]
叶会寿 [1 ]
王浩琳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自治区岩浆活动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3]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矿山公司
[4] 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东秦岭; 豫西; 三道庄; 矽卡岩; 辉钼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12 []; P618.6 [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野外地质、光学显微镜以及背散射(BSE)电子图像的观察,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中矽卡岩的形成过程为:第一期流体首先与靠近岩体的大理岩发生反应生成硅灰石、钙铁榴石、钙铝榴石、钙铁辉石和透辉石,当流体继续向外运移遇到灰岩时,直接将其交代形成透辉石矽卡岩或曲卷纹层状透辉石矽卡岩;第二期流体则沿裂隙向围岩中呈面型分布,叠加交代第一期矽卡岩化过程。据此,石榴子石和辉石可以划分为两个世代,第一世代石榴子石(Gro3-82And15-96)呈斑点状,第一世代辉石(Di18-86Hd13-70Jo0-13)可与斑点状石榴子石共生,也可与斜长石(Ab55-70An30-44)共生;第二世代石榴子石(Gro23-58And37-74)呈面型分布,第二世代辉石(Di0-68Hd28-84Jo3-16)沿裂隙呈面型向围岩中展布。第一世代石榴子石和辉石在空间上分布范围较第二世代广。钼钨矿化在矽卡岩的最早阶段即已开始,贯穿整个矽卡岩的形成过程,引起钼钨沉淀的原因可能是具有较高钼钨含量的流体与围岩发生反应时引起的局部还原性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131 / 2153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河南三道庄钨钼矿区深部下层矿的找矿意义 [J].
汪江河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9, 32 (04) :291-296
[2]   河南省栾川县三道庄钼钨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J].
石英霞 ;
李诺 ;
杨艳 .
岩石学报, 2009, 25 (10) :2575-2587
[3]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岩墙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拆沉的证据 [J].
王团华 ;
毛景文 ;
王彦斌 .
岩石学报, 2008, 24 (06) :1273-1287
[4]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J].
朱赖民 ;
张国伟 ;
郭波 ;
李犇 .
地质学报, 2008, (02) :204-220
[5]   东秦岭宝丰盆地大营组火山岩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J].
谢桂青 ;
毛景文 ;
李瑞玲 ;
叶会寿 ;
张毅星 ;
万渝生 ;
李厚民 ;
高建京 ;
郑熔芬 .
岩石学报, 2007, (10) :2387-2396
[6]   我国夕卡岩矿床中的辉石和似辉石特征及其与金属矿化的关系 [J].
赵一鸣 ;
张轶男 ;
林文蔚 .
矿床地质, 1997, (04) :31-32+36-38+40-42
[7]   河南省栾川三道庄和黄背岭矿区合矿矽卡岩的对比研究 [J].
徐兆文 ;
任启江 ;
邱检生 .
矿物学报, 1995, (01) :88-96
[8]   钙铝-钙铁系列石榴子石的特征及其交代机理 [J].
梁祥济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4, (04) :342-352
[9]   夕卡岩矿床中共生单斜辉石-石榴石酸度计及夕卡岩矿床的酸度相 [J].
林文蔚 .
地质学报, 1990, (01) :53-61
[10]   柿竹园夕卡岩中钙铝-钙铁榴石系列石榴子石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J].
郭吉保 .
矿物学报, 1987, (04) :37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