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利用WRF-Chem模拟研究京津冀地区夏季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演变
被引:37
作者:
庞杨
[1
,2
]
韩志伟
[2
]
朱彬
[1
]
李嘉伟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O3;
NO2;
PM2.5;
污染物分布和演变;
数值模拟;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3.06.001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应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模式模拟研究了2007年8月京津冀地区近地面O3、NO2、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将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O3、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成功再现了8月O3和PM2.5的几次积累增加过程,其中O3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9~0.86,PM2.5的相关系数为0.44~0.49,但模式对NO2的模拟相对较差,相关系数为0.27~0.43。北京、天津地区为O3月均低值区,月均体积浓度约30×10-9,渤海及京津冀以西地区O3月平均体积浓度可达60×10-9;PM2.5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变化范围为120~240μg/m3。14时月平均O3体积浓度在北京、天津地区低于周边地区,约为60×10-9;而PM2.5质量浓度在环渤海地区和河北南部较高,为100~120μg/m3。8月17日北京出现一次典型的高浓度O3污染事件,14时北京地区温度达到33℃,O3体积浓度为80×10-9~110×10-9。在局地排放、化学反应和外来输送的共同作用下,渤海西岸和北岸PM2.5的质量浓度超过120μg/m3,其中二次气溶胶质量浓度为50~100μg/m3,一次排放人为气溶胶质量浓度为10~20μg/m3,海盐质量浓度为1~7μg/m3,二次气溶胶是该地区PM2.5的主要贡献者。
引用
收藏
页码:674 / 68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