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字身份及其伦理问题

被引:39
作者
董军
程昊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数字身份; 伦理问题;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8.12.014
中图分类号
TP311.13 [];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1201 ; 01 ; 0101 ;
摘要
大数据时代,由于数字身份主体对身份数据化风险感知不足与自身的网络言行缺乏约束、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以及其他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大数据技术构建的个人数字身份在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数字身份被盗用、数字身份易追溯和数字身份认同等伦理问题。这既危害了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也不利于网络社会的发展,造成现代技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悖逆。为此,必须从网络技术的负责任创新、社会规制的系统完善、网络素养的有效提升等方面加以克服和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论云出版中数字身份安全与版权保护 [J].
郑海江 ;
李义杰 .
中国出版, 2015, (16) :50-52
[12]   大数据隐私伦理问题探究 [J].
薛孚 ;
陈红兵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 31 (02) :44-48
[13]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 [J].
蔡骐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21 (09) :5-23+126
[14]   解读青年“数据化的自我”风潮——从“数据化的自我”到“数据记录狂” [J].
梁维科 ;
石勇 .
中国青年研究, 2014, (01) :95-98+103
[15]   网络化身对青少年身份认同构建的影响 [J].
罗婷 ;
周治金 .
中国青年研究, 2013, (01) :84-87
[16]   网络民主的要素分析 [J].
张欧阳 .
兰州学刊, 2012, (12) :176-180
[17]   从身份认同到角色认同: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现代转换 [J].
鲍跃华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 28 (05) :76-81
[18]   The curious case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J].
Bunn, Anna .
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 2015, 31 (03) :336-350
[19]   互联网上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解读 [J].
张新宝 ;
任鸿雁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24 (04) :17-25
[20]   身份盗用的发展及其治理和研究趋势 [J].
闵庆飞 ;
季绍波 ;
仲秋雁 .
公共管理学报, 2007, (01) :49-5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