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沉积-成岩过程中物性演化的主控因素

被引:34
作者
王瑞飞 [1 ]
孙卫 [2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物性演化; 沉积-成岩; 主控因素;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09.03.018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Y25、Zh40区块长6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等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发现,胶结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胶结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储层的抗压实能力,也为后期的次生溶蚀提供物质基础,但胶结物的产生也占据一定的孔隙空间。两区块储层成岩作用是物性演化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储层类型为次生低渗透储层(或成岩型低渗透储层)。Y25区块表现为早期胶结作用和后期的溶蚀作用强;Zh40区块表现为早期压实作用强,后期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强。储层形成过程中物性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基础上,成岩场和构造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杨俊杰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裂缝研究 [J].
王瑞飞 ;
孙卫 .
地质论评, 2009, 55 (03) :444-448
[3]   构造应力对裂缝形成与流体流动的影响 [J].
曾联波 ;
漆家福 ;
王成刚 ;
李彦录 .
地学前缘, 2008, (03) :292-298
[4]  
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J].钟大康;朱筱敏;王红军;.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 S1
[5]   不同类型低孔低渗储集层的成因、物性差异及测井评价对策 [J].
张龙海 ;
周灿灿 ;
刘国强 ;
刘忠华 ;
张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702-710
[6]   储层沉积-成岩过程中孔隙度参数演化的定量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沿25区块、庄40区块为例 [J].
王瑞飞 ;
陈明强 .
地质学报, 2007, (10) :1432-1438+1451
[7]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J].
郝明强 ;
刘先贵 ;
胡永乐 ;
杨正明 ;
侯建锋 .
石油学报, 2007, (05) :93-98
[8]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地质条件 [J].
曾联波 ;
漆家福 ;
王永秀 .
石油学报, 2007, (04) :52-56
[9]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J].
杨晓萍 ;
赵文智 ;
邹才能 ;
陈孟晋 ;
郭彦如 .
石油学报, 2007, (04) :57-61
[1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J].
曾联波 ;
李忠兴 ;
史成恩 ;
王正国 ;
赵继勇 ;
王永康 .
地质学报, 2007, (02) :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