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及气藏分布规律

被引:15
作者
姚泾利 [1 ,2 ]
黄建松 [2 ]
郑琳 [3 ]
李泽敏 [3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学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不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上古生界; 天然气; 成藏模式; 气藏分布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气源岩成烃史、古构造演化特征及天然气成藏组合、成藏期次及气藏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因气源岩有机质埋藏热演化程度与盆地中南部存在差异,并且受多期构造抬升影响,天然气运聚成藏经历了早、晚两期。其中早期成藏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具有高温高压下的近源成藏的特点;晚期随着构造活动的加剧及区域封盖层异常压力的散失,天然气向上运聚,形成穿越式成藏组合。因此,根据气藏温压特征及形成过程,将该区天然气成藏模式概括为高温高压、高温低压及温压调整定型3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为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2 +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鄂尔多斯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与天然气富集 [J].
杨华 ;
席胜利 ;
魏新善 ;
李振宏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1) :17-24+6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 [J].
付金华 ;
段晓文 ;
席胜利 .
天然气工业, 2000, (06) :16-19+9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特征 [J].
闵琪 ;
付金华 ;
席胜利 ;
刘新社 ;
王涛 ;
姬红 ;
李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26-29+110
[4]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与运移时间和运移方向的确定与勘探方向 [J].
赵孟为 .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04) :341-347
[5]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 [J].
任战利 .
石油学报, 1996, (01) :17-24
[6]   砂泥岩中异常高流体压力的定量计算及其地质应用 [J].
陈荷立 ;
罗晓容 .
地质论评, 1988, (01) :54-63
[7]   低阶煤热演化生烃的模拟试验研究 [J].
张文正 ;
徐正球 .
天然气工业, 1986, (02) :1-7+4
[8]  
断裂控烃理论与实践[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罗群等编著, 1998
[9]  
石油地质学进展[M]. 地质出版社 , 赵重远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