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

被引:131
作者
许冲 [1 ,2 ]
戴福初 [1 ,2 ]
徐锡伟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 综述;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0.06.017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汶川地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当前汶川地震次生滑坡灾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①汶川地震滑坡区域分布调查与编录;②重点滑坡详细调查、类型、机制、稳定性分析、运动堆积模拟;③特点与分布特征;④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⑤汶川地震滑坡评价;⑥汶川地震区泥石流研究;⑦滑坡岩体力学试验研究。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860 / 87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9 条
[1]   基于GIS技术的汶川8.0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四川省安县为例 [J].
杨泰平 ;
唐川 ;
齐信 .
灾害学, 2009, 24 (04) :68-72+80
[2]   汶川八级地震触发何家沟碎屑流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 [J].
郑勇 ;
韩刚 ;
赵其华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 20 (04) :86-90
[3]   软岩地区高陡斜坡堆积体在强降雨条件下的起动机制研究 [J].
鲁科 ;
韩林 ;
余斌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 20 (04) :81-85
[4]   东河口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运移机制探讨 [J].
孙萍 ;
张永双 ;
殷跃平 ;
汪发武 ;
吴树仁 ;
石菊松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6) :737-744
[5]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J].
黄润秋 ;
裴向军 ;
张伟锋 ;
李世贵 ;
李必良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6) :725-736
[6]   汶川地震引发的流域管理新课题 [J].
王兆印 ;
施文婧 ;
余国安 ;
漆力健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04) :22-32
[7]   汶川地震引发的颗粒侵蚀及其治理 [J].
王兆印 ;
刘丹丹 ;
施文婧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7 (06) :1-8
[8]   滑坡泥石流的多源遥感提取方法 [J].
赵祥 ;
李长春 ;
苏娜 .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6) :29-32
[9]   汶川地震滑坡类型及典型实例分析 [J].
孔纪名 ;
阿发友 ;
吴文平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6) :66-70
[10]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及信息提取方法 [J].
曾涛 ;
杨武年 ;
简季 ;
黎小东 ;
胡国超 ;
胡宝荣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6) :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