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犯共犯之定罪量刑问题新论

被引:5
作者
徐立 [1 ]
周铭川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身份; 成立身份; 定性身份; 加减身份; 共犯;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06.05.003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身份是决定或影响犯罪成立、性质及刑罚轻重的特定主体要素。在种类上,身份可分为成立身份、定性身份与加减身份。不同身份犯的共犯问题应适用不同的处理原则:对成立身份的共犯定罪,应适用“身份犯说”;对定性身份的共犯定罪,在无身份者利用有身份者的身份时,应适用身份犯说与主要作用说的综合说,而在不同身份者各自利用自己及对方身份时,应适用主要作用说和分别定罪说的综合说;对于加减身份的共犯,身份对定罪并无影响,应当根据各自的身份确定刑罚的大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个案监督亟须澄清的三个误识 [J].
张泽涛 .
法商研究, 2005, (02) :95-102
[2]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定性问题研究 [J].
杜国强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 (03) :27-32
[3]   强奸罪非身份犯论 [J].
冯凡英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6) :52-54
[4]   共同犯罪与构成身份新论 [J].
王作富 ;
庄劲 .
人民检察, 2003, (11) :8-12
[5]   评“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J].
李邦友 .
法学评论, 2002, (03) :138-143
[6]   保险诈骗罪的基本问题探究 [J].
张明楷 .
法学, 2001, (01) :29-40+64
[7]   论职务犯罪与共同犯罪 [J].
鲜铁可 ;
肖铁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1) :79-82
[8]  
外国刑法纲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1999
[9]  
犯罪通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马克昌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