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麓霍尔果斯背斜晚中新世以来翼旋转方式的生长

被引:3
作者
王胜利 [1 ]
CHENYan [2 ]
卢华复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InstitutdesSciencesdelaTerred'Orléans,BatimentGéosciences,ruedeSaintAmand,BP,OrléansCedex,France
关键词
天山; 新生代; 霍尔果斯背斜; 生长地层; 翼旋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6 [区域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霍尔果斯背斜位于天山北麓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第二排背斜带的西段,为走向近东西的断层相关褶皱.在南北向穿过背斜的金钩河剖面中,背斜南翼地层由走向东西、南倾55°的安集海河组(E2-3a)、沙湾组((E3-N1)s)、塔西河组(N1t)和独山子组(N2d)下部等前生长地层,以及相同走向、倾角从独山子组(N2d)下部55°减小至倾角47°的西域组((N2-Q1)x)底部直至西域组顶部水平的生长地层构成.背斜北翼被突破断层切割并受到拖曳,呈直立或者微弱倒转.在深部,背斜基本对称,核部为白垩系和侏罗纪煤系地层;背斜南翼的前生长地层显示为产状稳定的南倾反射面,生长地层显示为倾角向上逐渐减小的反射面,整体呈扇形,表明霍尔果斯背斜是南翼通过翼旋转方式生长的滑脱褶皱.依据背斜的生长模型和磁性地层学约束的生长地层年龄,霍尔果斯背斜南翼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平均地壳缩短速率为0.46mm/a,平均构造隆升速率为0.86mm/a,超过天山北麓晚新生代的平均沉积速率,这与野外观察到的背斜顶部受到强烈剥蚀是一致的.考虑到霍尔果斯背斜基本对称的几何形态及对突破断层影响的忽略,背斜两翼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共同吸收的地壳缩短应不小于0.92mm/a.
引用
收藏
页码:1414 / 14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准噶尔南缘新生代断裂的形成机制 [J].
卢华复 ;
王胜利 ;
贾承造 .
地学前缘, 2007, (04) :168-174
[2]   利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J].
牛之俊 ;
游新兆 ;
杨少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 (02) :1-9
[3]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逆断裂-褶皱带及其形成机制 [J].
邓起东 ;
冯先岳 ;
张培震 ;
杨晓平 ;
徐锡伟 ;
彭斯震 ;
李军 .
地学前缘, 1999, (04) :191-201
[4]   北天山地区活动逆断裂-褶皱带构造与潜在震源区估计 [J].
杨晓平 ;
邓起东 ;
张培震 ;
徐锡伟 ;
于贵华 ;
冯先岳 .
地震地质, 1998, (03) :2-8
[5]   前陆盆地类型及褶皱-冲断层样式 [J].
刘和甫 .
地学前缘, 1995, (03) :59-63+67+65-68
[6]   盲断裂、褶皱地震与新疆1906年玛纳斯地震 [J].
张培震,邓起东,徐锡伟,冯先岳,彭斯震,杨晓平,赵瑞斌,李军 .
地震地质, 1994, (03) :193-204
[7]   霍尔果斯活动构造的断裂扩展褶皱作用 [J].
冯先岳 ;
陈杰 ;
李军 ;
赵瑞斌 ;
邓起东 ;
张培震 ;
徐锡伟 ;
杨晓平 .
内陆地震, 1993, (04) :335-343
[8]  
天山活动构造[M]. 地震出版社 , 邓起东等著, 2000
[9]  
活动断裂研究[M]. 地震出版社 , 《活动断裂研究》编委会编, 1993
[10]  
Timing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uplift constrained by magnetostratigraphic analysis of molasse deposits[J] . Jimin Sun,Rixiang Zhu,James Bowler.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