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北喜马拉雅穹窿高Sr/Y二云母花岗岩中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被引:23
作者
曾令森 [1 ]
陈晶 [2 ]
高利娥 [1 ]
陈振宇 [3 ]
机构
[1]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高Sr/Y花岗岩; 磷灰石;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北喜马拉雅穹窿; 喜马拉雅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北喜马拉雅穹窿最东部的雅拉香波穹窿发育两套高Sr/Y比值二云母花岗岩,分别形成于始新世(约43~44Ma)和中新世(约18~20Ma)。虽然在Sr-Nd同位素系统特征和形成时代上存在明显差异之外,但无论在矿物组成,还是在元素地球化学(高CaO,高Na/K和Sr/Y比值等)特征上,这两套花岗岩都存在高度相似性。为探讨在这两套花岗质岩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磷灰石的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应用LA-ICP-MS分析了磷灰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测试结果揭示(1)在这两套花岗岩中,微量元素在磷灰石与熔体之间的配分行为相似;(2)始新世二云母花岗岩中包含残留的磷灰石;(3)在同一件样品中,在磷灰石颗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均一性,反映了局部熔体地球化学特征;(4)在花岗质岩浆演化过程中,富钙长石组分的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不仅导致熔体的Ca和Sr含量降低,Na含量和Eu负异常幅度增大,同时导致熔体的LREE含量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981 / 299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藏南确当地区高Sr/Y比值二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 [J].
高利娥 ;
曾令森 ;
胡古月 .
地质通报, 2010, 29(Z1) (Z1) :214-226
[2]   藏南也拉香波早渐新世富钠过铝质淡色花岗岩的成因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 [J].
高利娥 ;
曾令森 ;
刘静 ;
谢克家 .
岩石学报, 2009, 25 (09) :2289-2302
[3]  
Early Oligocene anatexis in the Yardoi gneiss dome,southern Tibet 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J]. ZENG LingSen1,LIU Jing2,GAO LiE1,XIE KeJia2 & WEN Li2 1 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2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01)
[4]   特提斯喜马拉雅打拉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戚学祥 ;
曾令森 ;
孟祥金 ;
许志琴 ;
李天福 .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1501-1508
[5]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中磷灰石的磁黄铁矿出溶结构 [J].
朱永峰 ;
HJMassonne .
岩石学报, 2007, (12) :3249-3254
[6]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雅拉香波穹隆的构造组成和运动学特征 [J].
张进江 ;
郭磊 ;
张波 .
地质科学, 2007, (01) :16-30
[7]   CCSD主孔榴辉岩中磷灰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对榴辉岩中F、Cl、Sr等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J].
陈振宇 ;
曾令森 ;
梁凤华 ;
张泽明 .
地质学报, 2006, (12) :1846-1854
[8]   东海超高压榴辉岩中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钍石集合体的电子探针成分和化学定年研究 [J].
王汝成 ;
王硕 ;
邱检生 ;
倪培 .
岩石学报, 2006, (07) :1855-1866
[9]   江苏青龙山磷灰石中出溶体的初步研究 [J].
陈晶 ;
曾令森 ;
陈方远 ;
梁凤华 .
岩石学报, 2006, (07) :1921-1926
[10]   胶东荣成榴辉岩中含铜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的磷灰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梁凤华 ;
曾令森 ;
陈晶 ;
陈方远 .
岩石学报, 2006, (02) :4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