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47年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

被引:7
作者
邸玉婷 [1 ]
赵国臣 [1 ,2 ]
徐克章 [1 ]
武志海 [1 ]
张治安 [1 ]
凌凤楼 [1 ]
姜楠 [1 ]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遗传改良; 生物量; 产量; 收获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产量、收获指数及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产量、收获指数、有效分蘖生物量和单茎生物量增加,分蘖总数减少。47年间产量由9118·36kg/hm2增加到15060·1kg/hm2,收获指数由0·46增加到0·55,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39%和0·44%。随着品种的演替,单株分蘖总数下降,收获期单位土地面积生物量略有增加。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增加是有效分蘖生物量和单茎生物量增加的结果。品种改良过程中单茎生物量增加是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增加的结果,其中,抽穗期茎鞘生物量和抽穗后30d叶片生物量分别增加75·17%和49·94%。抽穗后叶片生物量和抽穗后10d的茎鞘生物量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抽穗后30d的单茎生物量与产量呈显著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稻生理育种.[M].王永锐 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2]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M].陈温福等编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   吉林省47年来粳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J].
武志海 ;
徐克章 ;
赵颖君 ;
何小亮 ;
王晓玲 ;
凌凤楼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5) :507-512
[4]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J].
赵洪祥 ;
徐克章 ;
李大勇 ;
王晓慧 ;
郑洪兵 ;
张治安 ;
杨光宇 ;
杨春明 ;
陆静梅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2) :13-17
[5]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和生理生态指标差异分析 [J].
王振华 ;
张喜英 ;
陈素英 ;
裴冬 ;
孙宏勇 ;
卢香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03) :75-79
[6]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J].
程式华 ;
曹立勇 ;
陈深广 ;
朱德峰 ;
王熹 ;
闵绍楷 ;
翟虎渠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3) :280-284
[7]   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 [J].
陈温福 ;
徐正进 ;
张龙步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3-8
[8]   超高产杂交稻灌浆期光合功能与产量的关系 [J].
翟虎渠 ;
曹树青 ;
万建民 ;
陆巍 ;
张荣铣 ;
李良璧 ;
匡廷云 ;
闵绍楷 ;
朱德峰 ;
程式华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2, (03) :211-217
[9]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生理模型的研究 [J].
王熹 ;
陶龙兴 ;
俞美玉 ;
黄效林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1) :39-45
[10]   21世纪吉林省水稻栽培研究展望 [J].
赵国臣 ;
郭唏明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0, (01)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