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下民族旅游社区景观商品化研究——以西双版纳近郊傣楼景观为例

被引:14
作者
陈丽坤
机构
[1]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民族社区; 文化商品化; 景观; 西双版纳; 傣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文章将民族社区景观区分为景观文化资源和景观土地资源,拓展了旅游文化商品化讨论边界。研究以西双版纳近郊3个典型傣寨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法追踪傣楼景观商品化过程,运用观察、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过程-事件"分析,以提炼社会机制解释。研究显示:近郊傣楼景观面临两个相互抑制的商品化市场,其一为景观文化商品化的旅游市场,其二为景观土地商品化的旅游替代市场;傣楼景观进入哪一个市场主要由比较利益决定。主要结论:(1)旅游商品化研究应跳出旅游市场的局限,采用更为整体性的分析视角,关注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逻辑及博弈过程;(2)旅游与其替代市场之间的比较利益逆差引起的原住民相对剥夺感是当下旅游地近郊民族社区景观失真的重要推力;(3)民族旅游地原住民的利益诉求已从绝对剥夺产生的"底线型"利益转向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增长型"利益;(4)地方政府前瞻性的制度设置是旅游地近郊民族社区景观本真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商品化民族节日中表演者的角色认同与管理——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为例 [J].
吴炆佳 ;
钱俊希 ;
朱竑 .
旅游学刊, 2015, 30 (05) :55-64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古镇旅游商业化用地空间格局演化——以同里为例 [J].
黄睿 ;
曹芳东 ;
黄震方 .
人文地理, 2014, 29 (06) :67-73+66
[3]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 [J].
保继刚 ;
林敏慧 .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268-277
[4]   论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 [J].
王鹏飞 .
地理学报, 2013, 68 (12) :1657-1667
[5]   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 [J].
保继刚 ;
左冰 .
旅游学刊, 2012, 27 (07) :11-18
[7]   旅游对傣族物质文化变迁及其资本化的影响——以傣楼景观为例 [J].
孙九霞 ;
张倩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3 (03) :7-13
[8]   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 [J].
蔡禾 .
开放时代, 2010, (09) :37-45
[9]   论纳西东巴文化的历史际遇——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自觉”反思 [J].
赵红梅 .
旅游学刊, 2010, 25 (07) :12-18
[10]   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的民族节日传承与发展——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 [J].
光映炯 ;
张晓萍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30 (01)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