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薄层色谱及柱色谱法对潲水油极性组分的研究

被引:27
作者
黄军 [1 ]
熊华 [1 ]
熊小青 [2 ]
陈振林 [3 ]
机构
[1] 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2] 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3] 贺州学院生化系
关键词
潲水油; 薄层色谱; 柱色谱; 红外光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27 [产品标准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摘要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柱色谱法(CC)对潲水毛油与市售食用植物油及其精炼油样中的极性成分(PC)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潲水油及其部分精炼油样在薄层色谱上有明显拖尾现象,而食用植物油和精炼油4(脱臭潲水油)则没有,利用柱色谱法分离潲水油的拖尾成分并进行红外分析,结果显示:食用金龙鱼100%玉米油和精炼油4吸收峰值在1746cm-1左右峰形平滑且无分裂,而潲水毛油发生峰分裂,1746cm-1处有较小吸收,在1712cm-1处有一大分裂峰,属于醛、酮类羰基伸缩振动区,潲水毛油峰值在1240~1100cm-1间发生指纹式峰裂分且吸收峰变小并向波数高处偏移,具有更大的弯曲振动频率,增大了整体的极性,其极性化合物百分含量远大于脱臭精炼油和食用金龙鱼100%玉米油,薄板色谱中拖尾组分是它们所不含的醛、酮类化合物。
引用
收藏
页码:568 / 57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煎炸油脂中极性组分检测方法 [J].
李浩南 ;
邹勇 ;
张彩 ;
钟耕 .
粮食与油脂, 2006, (05) :18-21
[2]   薄层色谱法快速鉴别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的研究 [J].
尹平河 ;
潘剑宇 ;
赵玲 ;
张璇 ;
王国翠 ;
余汉豪 ;
单习章 .
中国油脂, 2004, (04) :47-49
[3]   精制食用油及其加热产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J].
王云翔 ;
厉曙光 ;
张辉 ;
尹立红 ;
浦跃朴 .
铁道医学, 1999, (06) :364-366
[4]   食用油脂质过氧化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研究 [J].
卫煜英,曹艳平 .
色谱, 1996, (03) :185-186
[5]   煎炸油质变检验方法探讨 [J].
黄兴,姚庭香,王吉良,徐风 .
食品科学, 1995, (08) :50-53
[6]  
波谱分析教程.[M].邓芹英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
[7]  
有机化学.[M].高鸿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餐饮业废油脂回用饮食市场的鉴别和危害性研究.[D].王桂华.暨南大学.200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