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特征
被引:67
作者:
张永生
[1
]
王延斌
[2
]
卢振权
[1
]
王俊涛
[1
]
苏奎
[1
]
樊馥
[1
]
曹洁
[1
]
曾艳涛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3] 长江大学
来源:
关键词:
松辽及外围地区;
石炭系—二叠系;
烃源岩;
油气勘探;
新层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5 [石炭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层因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褶皱"基底"而受到油气勘探界的忽略。近4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古生界除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动力接触变质或热力变质外,并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初步查明本区石炭系—二叠系在区域上分布4套烃源岩,自上而下为:上二叠统(林西组、索伦组)、中二叠统(哲斯组、吴家屯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下石炭统(白家店组、红水泉组)。其中上二叠统和中二叠统中的暗色泥岩单层最大厚度达百余米、累计厚度达数百米至千余米,区域分布广,依据有机地球化学主要指标(有机碳、成熟度、干酪根类型),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是本区上古生界2套区域主力生烃层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远景,可望构成松辽及外围地区油气勘探战略接替新层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20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