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隐伏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初步研究附视频

被引:49
作者
朱德丰 [1 ]
任延广 [1 ]
吴河勇 [1 ]
吴根耀 [2 ]
万传彪 [1 ]
吴相梅 [1 ]
机构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二叠系; 侏罗系; 沉积—构造演化; 海西期增生弧型造山带; 燕山期陆内造山带; 北东东向构造; 北东向新生构造;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6 [二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据50余口钻井揭露,松辽盆地北部隐伏的二叠系自下而上称杜尔伯特组(磨拉石)、一心组(残留海盆)、林甸组(火山弧)和四站组(大湖盆),是海西期阿尔泰型(增生弧型)造山带发育的记录,构造线为北东东向。侏罗系(主体为中侏罗统)大庆群由下部碎屑岩和上部蚀变火山岩组成,是古缝合线活化控制发育的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磨拉石建造,构造线仍为北东东向,故侏罗系自内蒙东延入黑龙江省中-西部。晚侏罗世时松辽地区的磨拉石盆地闭合,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仍十分活跃。据新的同位素年龄、化石和构造线方向等证据将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归为早白垩世早期,是北东向构造控制发育的松辽盆地断陷阶段的记录。文章列述了典型钻孔所见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岩石序列和地层分布,分析了其沉积—构造背景和演化,提出松辽盆地的基底是海西期增生弧型造山带,盆地早期的断陷伸展和火山作用是燕山造山带坍塌的地表反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早白垩世北东向新生构造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探讨了前白垩系的油气远景。
引用
收藏
页码:690 / 708+778 +77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 [1]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付晓飞
    王朋岩
    吕延防
    付广
    杨勉
    孟庆芬
    [J]. 地质科学, 2007, (02) : 209 - 222
  • [2] 中国中-西部4种新生代挤压盆地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期次附视频
    赵孟军
    宋岩
    秦胜飞
    柳少波
    洪峰
    傅国友
    达江
    [J]. 地质科学, 2007, (02) : 234 - 252
  • [3] 基于神经网络和开窗技术的储层渗透率的预测方法——以大庆萨尔图油田葡萄花油层组PⅠ1—PⅠ4小层砂岩为例
    单敬福
    纪友亮
    史榕
    柳成志
    [J]. 地质科学, 2007, (02) : 395 - 402
  • [4] 试论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及其性质
    吴根耀
    梁兴
    陈焕疆
    [J]. 地质科学, 2007, (01) : 160 - 175
  • [5] 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
    赵海滨
    莫宣学
    徐受民
    李尚林
    马伯永
    [J]. 地质科学 , 2007, (01) : 176 - 188
  • [6] 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
    陈均亮
    吴河勇
    朱德丰
    林春华
    于德顺
    [J]. 地质科学, 2007, (01) : 147 - 159
  • [7] 华北陆块东南缘凤台组时代的讨论
    曹高社
    张善文
    柳忠泉
    杨晓勇
    刘德良
    [J]. 地质科学, 2006, (04) : 720 - 728
  • [8] 中国东北漠河盆地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演化
    吴根耀
    冯志强
    杨建国
    汪在君
    张立国
    郭庆霞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 528 - 535
  • [9] 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叶舟
    梁兴
    马力
    张廷山
    徐克定
    [J]. 地质科学, 2006, (03) : 523 - 548
  • [10] 大别山东端郯庐断裂带由走滑向伸展运动转换的40Ar-39Ar年代学记录
    王勇生
    朱光
    宋传中
    刘国生
    向必伟
    李长城
    谢成龙
    [J]. 地质科学, 2006, (02) : 242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