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方畅宇
屠乃美
张清壮
易镇邪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施肥模式; 生物产量; 速效养分含量; 水稻产量;
D O I
10.13758/j.cnki.tr.2018.03.004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901 ;
摘要
为了综合评价中国南方稻田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找到最佳施肥模式,本试验在浏阳市北盛镇、荷花镇和达浒镇3个不同基础地力水稻田块从2013年起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常规施肥、60%化肥+40%有机肥(秸秆+紫云英)和单纯施用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3年定位试验表明:不同施肥模式相比无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生物产量,以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最为显著,且生物产量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相比不施肥、纯化肥、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38.3%62.4%、1.7%9.6%、8.4%12.0%。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表现出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规律,且速效养分含量逐年递增,而纯化肥处理速效养分逐年递减。从当季作物产量而言,低肥区应加大化肥在有机无机配施中的比例,但从长远培肥地力方面,应适当加大有机肥在配施中所占比例,对于中高肥区则可逐步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而施肥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效果,60%化肥+40%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培肥地力效果最为显著,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62 / 4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有机无机结合施肥制度研究进展 [J].
李燕青 ;
赵秉强 ;
李壮 .
农学学报, 2017, 7 (07) :22-30
[2]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磷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陈贵 ;
赵国华 ;
张红梅 ;
沈亚强 ;
汪峰 ;
程旺大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 (01) :92-97
[3]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潮土肥力特征的影响[J]. 魏猛,张爱君,诸葛玉平,李洪民,唐忠厚,陈晓光,娄燕宏,王会.应用生态学报. 2017(03)
[4]   有机肥-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农田养分流失的影响 [J].
刘红江 ;
陈虞雯 ;
孙国峰 ;
陈留根 ;
郑建初 .
生态学杂志, 2017, 36 (02) :405-412
[5]   连续施肥对不同肥力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J].
鲁艳红 ;
廖育林 ;
聂军 ;
周兴 ;
谢坚 ;
杨曾平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21) :4169-4178
[6]   双季稻-绿肥种植系统下长期施肥对赤红壤性状的影响 [J].
张成兰 ;
艾绍英 ;
杨少海 ;
宁建凤 ;
王荣辉 ;
李超 .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30 (05) :184-189
[7]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万水霞 ;
唐杉 ;
蒋光月 ;
李帆 ;
郭熙盛 ;
王允青 ;
曹卫东 .
草业学报, 2016, 25 (06) :109-117
[8]   黑土颗粒有机碳和氮含量对有机肥剂量响应的定量关系 [J].
邹文秀 ;
梁尧 ;
郝翔翔 ;
陆欣春 ;
韩晓增 ;
刘元明 .
土壤, 2016, 48 (03) :442-448
[9]   生物炭、秸秆和有机肥对砂姜黑土改性效果的对比研究 [J].
高学振 ;
张丛志 ;
张佳宝 ;
丁宁宁 .
土壤, 2016, 48 (03) :468-474
[10]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紫色土无机磷形态演变研究 [J].
韩晓飞 ;
高明 ;
谢德体 ;
王子芳 ;
陈晨 .
草业学报, 2016, 25 (04) :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