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典型指标分析方法体系

被引:36
作者
康永尚 [1 ,2 ]
秦绍锋 [3 ]
韩军 [4 ]
刁顺 [5 ]
毛得雷 [6 ]
窦凤珂 [7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4]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5] 中国石油科技开发部
[6]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分公司
[7]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查研究院
关键词
煤层气; 动态典型指标; 地质因素; 工程因素;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3.10.014
中图分类号
TD84 [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挖掘和揭示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资料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地质和工程信息,为井位部署和排采工作制度优化服务,是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的目的。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层气田35口井的实际排采动态资料为基础,提出从众多复杂排采动态曲线中挖掘初始见气时间、初始累计产水量、初始降液幅度、初始排水速度、典型日产水量、典型日产气量、典型米产水指数和典型米产气指数共8个排采动态典型指标,通过典型指标之间及其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地解压差是影响初期排采动态的主要因素;在气水同产阶段,原始压力水头是影响产水量的主要因素,而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是影响产气量的主要因素;从排采动态曲线反映的排采效果看,研究区初始排水速度应控制在0.9 m/d。
引用
收藏
页码:1825 / 18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煤层气吸附解吸性能评价及渗流实验研究.[D].牛雪.中国石油大学.2010, 05
[2]   煤层气吸附及其地质意义 [J].
陈润 ;
秦勇 ;
杨兆彪 ;
王国玲 .
煤炭科学技术, 2009, 37 (08) :103-107
[3]   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J].
邓泽 ;
康永尚 ;
刘洪林 ;
李贵中 ;
王勃 .
煤炭学报, 2009, 34 (07) :947-951
[4]   煤层气井排采初期合理排采强度的确定方法 [J].
倪小明 ;
王延斌 ;
接铭训 ;
吴建光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6) :101-104+212
[5]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前景及产业化发展建议 [J].
刘洪林 ;
李景明 ;
宁宁 ;
李贵中 .
天然气技术, 2007, (04) :9-12+93
[6]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问题探讨及相关建议 [J].
接铭训 ;
林建浩 ;
胡爱梅 .
中国煤层气, 2007, (01) :3-6
[7]   我国煤储层煤层气解吸特征 [J].
李小彦 ;
司胜利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4, (03) :27-29
[8]   煤层气是天然气的现实接替资源 [J].
翟光明 ;
何文渊 .
天然气工业, 2004, (05) :1-3+143
[9]   试论我国煤层气的基本储层特点及开发策略 [J].
张群 ;
冯三利 ;
杨锡禄 .
煤炭学报, 2001, (03) :230-235
[10]   煤层水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J].
周志成 ;
王念喜 ;
段春生 .
天然气工业, 1999, (04) :3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