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Ⅱ-Ⅰ组为例

被引:33
作者
邓庆杰 [1 ,2 ]
胡明毅 [1 ,2 ]
胡忠贵 [1 ,2 ]
吴玉坤 [3 ]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关键词
单一分流河道砂体; 夹层类型; 建筑构型; 扶Ⅱ-Ⅰ组; 三肇凹陷;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Ⅱ-Ⅰ组隐蔽性岩性油气藏埋藏相对较浅,油气资源极其丰富,已成为下一步致密油勘探、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区。三肇凹陷扶Ⅱ-Ⅰ组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相带变化复杂,分流河道砂体构成扶Ⅱ-Ⅰ组的主体储层格架。通过53口井岩心精细观察,利用1 000多口测、录井等资料,分析三肇凹陷扶Ⅱ-Ⅰ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特征,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根据不同基准面旋回,总结3种岩石相组合类型。研究表明,单一分流河道内部存在泥质、钙质以及含砾粉砂岩3种夹层类型,进而精细解剖单一分流河道内部建筑构型。利用分流河道砂体顶端拉平,建立同期河道砂体及夹层对比模型,从岩性、夹层类型以及测井曲线形态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了等时地层格架内近井距井间砂体同期分流河道的识别方法及分布规律。在上述砂体对比方法基础上,采用栅状图进行井间砂体对比,结合地震属性分析,刻画单一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以期能够进一步为致密油藏水平井布置、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 [J].
兰朝利 ;
王建国 ;
周晓峰 ;
代金友 ;
杨明慧 ;
崔志员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 21 (05) :45-48+113
[2]   钙质隔夹层特征、成因及分布——以塔里木盆地哈得油田东河砂岩为例 [J].
韩如冰 ;
刘强 ;
江同文 ;
徐怀民 ;
徐朝晖 ;
赵磊 ;
雷诚 ;
张鹏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4) :428-437
[3]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上古生界储集砂体叠置关系及分布定量刻画 [J].
田景春 ;
张兴良 ;
王峰 ;
陈蓉 ;
林小兵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6) :737-742+815
[4]   砂质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类型及其表征方法——以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为例 [J].
孙天建 ;
穆龙新 ;
赵国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1) :112-120
[5]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地区延长组长2、长6段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曹青 ;
赵靖舟 ;
柳益群 .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35 (04) :384-388
[6]   鄂尔多斯盆地里151油藏延8—延10油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代金友 ;
李建霆 ;
王宝刚 ;
潘瑞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4) :5-9+111
[7]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其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X56区块为例 [J].
王彦辉 ;
姜岩 ;
张秀丽 ;
李操 ;
朴昌永 ;
宋丽君 ;
高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3) :407-412
[8]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以扶余油田探51区块为例 [J].
赵小庆 ;
鲍志东 ;
刘宗飞 ;
赵华 ;
柴秋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2) :181-187
[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J].
时保宏 ;
张艳 ;
张雷 ;
杨亚娟 ;
李慧 .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06) :599-603
[10]   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单砂体划分——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 [J].
封从军 ;
鲍志东 ;
单启铜 ;
孙萌思 ;
于世岩 ;
段宏臻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1) :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