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大塔场地区沙溪庙组一段气藏差异性聚集特征研究

被引:4
作者
高倩 [1 ]
李仲东 [1 ]
赵爽 [2 ]
周向东 [3 ]
张兴林 [4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石油化工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化工西南石油局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4] 华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低压气藏; 二次运移; 差异聚集; 成藏因素;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11.01.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油气二次运移差异聚集理论,对川南大塔场地区沙溪庙组一段气藏进行研究认为该层段油气差异聚集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构造高部位的主河道砂体,且该砂体与边界深部断层相接;②主河道沉积,河道砂体上倾尖灭,砂体下覆地层小断层或裂缝系统发育;③叠置河道砂体,且砂体在油气运移通道上。综合研究认为该地区沙溪庙组一段气藏成藏,受控于构造、储层物性、运移通道、遮挡条件等成藏因素的组合及匹配状况。后期配合这3个主要差异聚集特征,部署钻井3口,均获得工业产能,证实这几种差异聚集特征是存在的。同时还认为这样的差异聚集特征,在整个川南地区浅层次生气藏中应该具有共性,此观点在该类气藏的勘探中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曙光地区延长组低丰度油藏成藏机理 [J].
周文 ;
苏复义 ;
戴建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3) :330-336+349
[2]   柴达木盆地断裂上下盘油气差异聚集效应与成因 [J].
王风华 ;
罗群 ;
李玉喜 ;
李荣权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2) :19-22+112
[3]   川中—川南过渡带嘉二气藏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区块评价 [J].
赵永刚 ;
陈景山 ;
雷卞军 ;
李延均 ;
杨金利 ;
周慧成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5) :17-20+120
[4]   分频解释技术及其在陆相砂岩地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J].
赵爽 ;
李仲东 ;
许红梅 .
矿物岩石, 2006, (02) :106-110
[5]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戴金星 ;
李剑 ;
周国源 .
地学前缘, 2006, (02) :234-248
[6]   川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型气藏”地震、地质特征探讨 [J].
曹刚 ;
李其荣 ;
安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Z2) :76-82
[7]   川中上三叠统主要圈闭形成序列及评价 [J].
刘开时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04)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