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播小麦面粉颗粒度分布及近红外透射光谱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5
作者
陈锋
Nagamine T
张艳
何中虎
王德森
Hisashi Yoshida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国际农业谷物育种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日本专家组北京,日本富士,北京,北京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办事处,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面粉颗粒大小; 近红外光谱技术; 定标集; 预测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面粉颗粒度是影响小麦食品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以2 0 0 1- 2 0 0 2年度来自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的2 5 6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激光散射颗粒度分析仪和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对面粉颗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面粉颗粒度分布特点为从北向南,硬质麦分布比例逐渐减少,软质麦分布比例逐渐增大。总体上硬质麦所占比例较高,为5 9. 4 % ,软质麦和混合麦所占比例分别为2 8 .1%和12 .5 %。近红外预测集模型决定系数为0 92 ,与激光散射颗粒度分析仪测试结果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建立模型时,采用预测残差平方和及交叉验证处理方法进行了主成分数目选择,并对定标集样品中浓度超常样品和光谱超常样品做2次删除,删除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4 .1% ,使定标模型决定系数RSQ从0 . 82提高到0. 92 ,标准误差SEC从12 . 75下降到8 .5 4 ,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优化了定标模型。此外,根据我国小麦颗粒度大小分布的特点,建立了各麦区的定标模型,其可靠性优于以总参试样品建立的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 [J].
陈锋 ;
何中虎 ;
崔党群 .
作物学报, 2004, (05) :455-459
[2]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品质性状的研究 [J].
陈锋 ;
何中虎 ;
崔党群 ;
赵武善 ;
张艳 ;
王德森 .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03) :1-4
[3]   挤压膨化对糙米理化特性的影响 [J].
朱永义 ;
赵仁勇 ;
林利忠 .
中国粮油学报, 2003, (02) :14-16
[4]   小麦硬度主效基因Pina和Pinb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J].
夏兰芹 ;
何中虎 ;
陈新民 ;
张庆祝 ;
周阳 .
作物学报, 2003, (01) :25-30
[5]   中国小麦硬度分布及遗传分析 [J].
周艳华 ;
何中虎 ;
阎俊 ;
张艳 ;
王德森 ;
周桂英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0) :1177-1185
[6]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测定方法研究 [J].
胡新中 ;
魏益民 ;
张国权 ;
欧阳韶晖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4) :22-25
[7]   应用近红外技术测定黄豆粕中水分、蛋白质和粗脂肪 [J].
卢利军 ;
庄树华 ;
李爱军 ;
吴剑 ;
张少杰 .
分子科学学报, 2001, (02) :115-120
[8]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 [J].
徐广通 ;
袁洪福 ;
陆婉珍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0, (02) :134-142
[9]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营养成份鉴定上的应用 [J].
彭玉魁 ;
李菊英 ;
祁振秀 .
麦类作物学报, 1997, (02)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