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的空间转向——大江大河立法的新法理

被引:34
作者
杜辉
杨哲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流域治理; 流域空间; 流域法治; 空间观;
D O I
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21.04.008
中图分类号
D922.66 [水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大江大河立法的新时代任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给流域治理预设了全新的空间观。这种空间转向需要凝练新法理来定义流域治理的重大问题,塑造新的解决方案。空间观是流域治理法律体系发展的内在视角,对空间功能的识别也将是流域法治发展的基本逻辑。面向新空间观拓展流域法治,既需要以大江大河立法的形式开展法治创新运动,也应当围绕"政府—流域""中央—地方""地方—地方"三重空间关系推进流域法治一体化,还要根据新发展理念推进空间法治的现代化。其中,精准配置流域空间的多重权利体系,恰当安排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的权力结构,系统化解流域空间的结构失衡风险、功能紊乱风险、生态失序风险,将是流域法治拓展的基本方向。为此,可以深刻把握"中央统筹立法—地方协同立法—地方共同立法—地方特色立法"多元多层的制度创新路径,形成从总体到地方的流域空间法治推进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9+151 +1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新征程 [J].
李培林 .
社会学研究, 2021, 36 (02) :1-13+225
[2]   论地方人大的共同立法 [J].
叶必丰 .
政治与法律, 2021, (03) :16-26
[3]   城乡空间融合的意蕴及其正义建构 [J].
张扬金 ;
邓观鹏 .
浙江社会科学, 2021, (02) :72-80+157
[4]   积极优化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 [J].
刘少杰 .
社会学评论, 2021, 9 (01) :40-50
[5]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 [J].
张文显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1, 27 (01) :5-54
[7]   “长江保护”的客体识别——从环境要素保护到生态系统保护的立法功能递进 [J].
柯坚 ;
琪若娜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 (05) :1-9+115
[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问题 [J].
于法稳 ;
方兰 .
中国软科学, 2020, (06) :85-95
[10]   关于制定《长江保护法》的法理思考 [J].
吕忠梅 .
东方法学, 2020, (02) :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