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有机肥输入量对黑土密度分组中碳、氮分配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梁尧 [1 ,2 ]
韩晓增 [1 ]
丁雪丽 [1 ]
陈欣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有机肥; 数量; 轻组有机质; 重组有机质; 碳氮比; 腐殖物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2.01.037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阐明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黑土密度组分中碳、氮分配特征的影响,探讨合理调控土壤质量的施肥模式。以黑龙江省海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进行了10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分组和腐殖质化学分组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分析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土壤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的消长变化以及重组中腐殖物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与试验初期相比,经过10年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以及腐殖物质各组分的含量均显著下降,而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提升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水平,改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的分配特征,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和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对不同有机肥施用量的响应有所差异。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二者与有机肥施用量之间达到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低量有机肥(7.5,15t/(hm2.a))配施化肥仅增加了土壤游离态轻组有机碳、氮的含量,并未造成闭蓄态轻组和重组中有机碳、氮的积累,而高量有机肥(22.5t/(hm2.a))配施化肥后,促进了土壤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的形成和积累;此外,低量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富里酸的积累,高量有机肥有助于胡敏酸和胡敏素的积累,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增强了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在东北黑土区,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固碳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及其在农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 张国,曹志平,胡婵娟.应用生态学报. 2011(07)
[2]   氮肥用量和秸秆根茬碳投入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J].
王文静 ;
魏静 ;
马文奇 ;
杨玉荣 ;
郭彩娟 .
生态学报, 2010, 30 (13) :3591-3598
[3]   不同管理方式对黑土农田根际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李海波 ;
韩晓增 ;
许艳丽 ;
候雪莹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3) :110-115
[4]   黑土底土加入大比例玉米秸秆后胡敏素组分的变化 [J].
肖彦春 ;
李凯 ;
窦森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3) :61-64+76
[5]   不同CO2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J].
窦森 ;
于水强 ;
张晋京 .
土壤学报, 2007, (03) :458-466
[6]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J].
黄耀 ;
孙文娟 .
科学通报 , 2006, (07) :750-763
[7]   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 [J].
孟磊 ;
丁维新 ;
蔡祖聪 ;
钦绳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6) :687-692
[8]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J].
潘根兴 ;
赵其国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384-393
[9]   中国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库量研究 [J].
潘根兴 .
科技通报, 1999, (05) :330-332
[10]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and Black carbon in density fractions of calcareous soil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J] . Mireia Llorente,Bruno Glaser,M. Belén Turrión.Geoderma . 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