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师强震群区震源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

被引:20
作者
杨卓欣
张先康
嘉世旭
刘保金
酆少英
赵成斌
潘纪顺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伽师强震群; 深地震反射; 震源细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穿过伽师强震群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提供了研究区从地表直至莫霍界面的地壳细结构图像.探测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下地壳分界面埋深约20~30 km,莫霍界面埋深约52~58 km.上地壳内部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射图像.上地壳上部为沉积盖层,厚度约8~9 km,盖层内部反射成层分布,显示了稳定而连续的沉积特点;上地壳下部则为“反射透明”背景下存在的叠层状反射带.下地壳内部呈现明显的反射性质,具体体现在上、下地壳分界面和莫霍间断面都表现为具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多循环反射叠层结构特征.时间剖面上所有反射事件由北东向南西下倾的整体图像直观地反映了塔里木盆地地壳变形而向西昆仑下插入的事实.剖面47km桩号附近,上地壳下部至壳幔过渡带以上地壳范围内存在一条高倾角的深断裂,具有走滑性质,本研究认为该深断裂与1997年伽师强震群的发生密切相关,推断它为伽师强震群的发震构造.而时间剖面上壳幔过渡带反射的连续性则说明该断裂没有向下穿过莫霍面.存在于上地壳上部的两条高倾角的浅部断层可能对应于地质推测的麦盖提—下苏洪断裂带,它们与位于其下方的地壳深断裂构成了伽师强震群可能的深、浅构造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701 / 17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上部地壳细结构的高分辨折射地震探测研究 [J].
徐朝繁 ;
张先康 ;
段永红 ;
杨卓欣 ;
酆少英 ;
胡修奇 .
地震学报, 2006, (01) :60-69
[2]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 [J].
张云峰 ;
王海涛 ;
徐锡伟 ;
欧阳飚 ;
张洪由 ;
黄建发 .
国际地震动态, 2003, (03) :1-10
[3]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J].
张先康 ;
赵金仁 ;
张成科 ;
任青芳 ;
聂文英 ;
成双喜 ;
潘素珍 ;
唐周琼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65-671
[4]   伽师强震群区上地壳三维速度层析成像 [J].
杨卓欣 ;
赵金仁 ;
张先康 ;
张成科 ;
成双喜 ;
段玉玲 ;
张建狮 ;
王帅军 .
地震学报, 2002, (02) :153-161+223
[5]   伽师强震群震源特征及震源机制力学成因分析 [J].
周仕勇 ;
许忠淮 ;
陈晓非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654-662
[6]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三维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其地震成因的探讨 [J].
刘启元 ;
陈九辉 ;
李顺成 ;
郭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56-365+433
[7]   用GPS研究南天山(伽师)地区现今地壳变形附视频 [J].
王琪 ;
丁国瑜 ;
乔学军 ;
王晓强 .
地震学报, 2000, (03) :263-270+336
[8]   天山地震带的地壳结构与强震构造环境 [J].
胥颐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2) :184-193
[9]   由震源谱推断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破裂特性 [J].
周仕勇 ;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2000, (02) :113-124
[10]   新疆伽师地震的近场观测和对它的初步认识 [J].
段永红 ;
赖晓玲 ;
李松林 ;
张先康 ;
杨健 ;
石金虎 .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9, (04) :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