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成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7
作者
牛海青 [1 ]
陈世悦 [1 ]
韩小锋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夏地区; 三叠系;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相等沉积类型的砂砾岩体,地层埋深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对其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三叠系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多处于早成岩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成岩阶段,储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早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成岩作用类型;中成岩A期,有机质成熟产生有机酸使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有所改善;后期自生胶结物的充填作用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岩石成分、孔隙流体性质及构造应力是该区成岩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间接影响储层物性发育,这对预测本区三叠系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2+108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储集空间演化 [J].
薛永超 ;
彭仕宓 ;
朱红卫 ;
张慧杰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10-16+95
[12]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浊沸石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J].
杨晓萍 ;
张宝民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37-40+44
[13]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张枝焕 ;
王泽中 ;
李艳霞 ;
钟宁宁 ;
张秀川 ;
张绍辉 .
沉积学报, 2003, (04) :593-600
[1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J].
史基安 ;
王金鹏 ;
毛明陆 ;
王琪 ;
郭正权 ;
郭雪莲 ;
卢龙飞 .
沉积学报, 2003, (03) :373-380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J].
胡宗全 ;
朱筱敏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16-19+8
[16]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J].
况军 ;
唐勇 ;
朱国华 ;
崔炳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52-55+60
[17]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J].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1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