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劳工再造:以再生产理论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2
作者
蔡伏虹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劳工再造; 社会转型; 再生产; 马克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劳动力再生产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分析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分离以及二者的双重转化揭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实质是资本支配劳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及鲍尔斯、金提斯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的再生产理论都是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具体发展。立足中国体制转型和劳工再生产的实践,这三种理论都只能解释部分事实。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劳工问题”主要涉及劳动力的再生产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二者呈现为两种不同进路:前者指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其劳动力资源的接续补充、代际传承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型塑过程;后者是指,面对集体主义时代的阶级实体消解、改革以来阶级话语消失的双重背景,传统产业工人和新型工人群体的“再形成”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图绘布迪厄教育社会学 [J].
朱国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5) :173-189+224
[2]   从学校到工厂:中等职业教育与农二代的社会流动 [J].
周潇 .
青年研究, 2015, (05) :22-30+94
[4]   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中国现代农业的特色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12, (03) :88-99
[5]   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改革:目标与策略 [J].
陈剩勇 ;
曾秋荷 .
学术界, 2012, (01) :5-25
[7]   国有工业企业简单控制型的劳动关系分析 [J].
佟新 .
开放时代, 2008, (05) :61-76
[8]   西方工人阶级形成理论述评——立足中国转型时期的思考 [J].
吴清军 .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182-203+246
[9]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J].
沈原 .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13-36+243
[10]  
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周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