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认知特点比较研究

被引:7
作者
李明振 [1 ]
喻平 [2 ]
蔡仲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2]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数学建模; 认知特点; 口语报告分析方法; 专家—新手比较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3.6 [数学];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运用口语报告分析方法和专家—新手比较方法,对数学建模成绩优秀的高三学生(简称优生)与数学建模成绩一般的高三学生(简称一般生)数学建模的认知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在研究范围内和条件下获得以下结论:优生与一般生在数学建模的问题表征、策略运用、建模思路、解题结果及求解效率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具体表现为:(1)在数学建模问题表征的方式、广度和方法方面:二者均采用符号表征方式和方法表征方式,但优生更多地采用机理表征方式;优生倾向于进行多元表征,一般生倾向于进行单一表征;优生倾向于运用循环表征方法,一般生倾向于运用单向表征方法.(2)在数学建模策略运用方面:优生倾向于采用平衡性假设策略,一般生倾向于采用精确性假设策略;优生倾向于采取样例类比构建策略,一般生倾向于采取即时生成构建策略;优生倾向于运用即时监控策略,一般生倾向于运用回顾监控策略;优生倾向于运用理论推演检验策略和直觉判断检验策略,一般生倾向于运用数据检验策略;优生倾向于运用假设调整策略和建模方法调整策略,一般生倾向于运用模型求解调整策略.(3)在数学建模的思路、结果及效率方面:优生数学建模口语报告比较简略,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较强,问题分析深入而透彻,思路多元、快捷而灵活,对数学建模方法的使用表现为启发搜索,获得数学建模正确(合理)结果的次数较多,求解效率较高;而一般生数学建模口语报告比较繁杂,语言表达缺乏内在逻辑联系,对问题的分析浅表而模糊,建模思路单一、迟缓而刻板,对数学建模方法的使用表现为盲目搜索,思路定势和错误总次数较多,求解效率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高中学生数学建模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研究 [J].
李明振 ;
蔡仲 ;
王新兵 .
数学教育学报, 2010, 19 (06) :37-41
[2]   数学建模策略的教学原则 [J].
李明振 ;
喻平 ;
庞坤 .
高等理科教育, 2009, (05) :78-80
[3]   数学建模的认知差异研究 [J].
李明振 ;
喻平 ;
张庆林 .
心理科学, 2009, 32 (04) :926-928
[4]   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水平的特点研究 [J].
仲宁宁 ;
陈英和 ;
张晓龙 .
心理科学, 2009, 32 (02) :293-296
[5]   数学建模的一般认知过程研究 [J].
李明振 ;
喻平 ;
宋乃庆 .
数学教育学报, 2008, (06) :45-48
[6]   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实施的背景、问题与对策 [J].
李明振 ;
喻平 .
数学通报, 2008, 47 (11) :8-10+14
[7]   不同年级中学生对数学问题表征的差异性研究 [J].
喻平 .
应用心理学 , 2005, (02) :110-115+127
[8]   问题解决中图式与策略的关系:来自表征复杂性模型的说明 [J].
辛自强 .
心理科学, 2004, (06) :1344-1348
[9]   高中学生解决计算类化学问题的表征及其与策略关系的研究 [J].
李广洲 ;
任红艳 ;
余嘉元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03) :33-39
[10]   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认知活动特征的研究 [J].
梁宁建 .
心理科学, 1997, (05) :406-40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