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模型——西藏首例千万吨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被引:94
作者
唐菊兴 [1 ]
宋扬 [1 ]
王勤 [2 ]
林彬 [1 ]
杨超 [3 ]
郭娜 [2 ]
方向 [1 ]
杨欢欢 [1 ]
王艺云 [2 ]
高轲 [2 ]
丁帅 [2 ]
张志 [4 ]
段吉琳 [5 ]
陈红旗 [6 ]
粟登逵 [7 ]
冯军 [7 ]
刘治博 [1 ]
韦少港 [5 ]
贺文 [5 ]
宋俊龙 [2 ]
李彦波 [6 ]
卫鲁杰 [6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
[3] 拉瓦尔大学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7] 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勘查模型; 斑岩-浅成低温铜(金,银); 铁格隆南; 多龙;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P618.5 [贵重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位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的北东中部,铜(金)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及早中侏罗统色哇组(J1-2s)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10 Ma)覆盖在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之上,是该矿床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原因。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地质编录、岩石地球化学、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综合研究,确定了矿体形态整体上为一个似筒状体,铜(金、银)矿体总体呈北东向,控制矿体北东延长约2 000 m,南东—北西向约1 200 m,Cu平均品位大于0.5%,伴生Au品位0.08 g/t,伴生银品位2 g/t左右,单个矿床铜资源量约1 100万吨,远景资源量超过1 500万吨。矿石以典型的细脉浸染状为主,从浅部至深部,金属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及黄铜矿、斑铜矿(微量辉钼矿),主要非金属矿物有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水铝石、绢云母、石英、硬石膏等组成(图2-17),矿物和蚀变组合显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于斑岩型矿体。成矿岩体为120 Ma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斑岩成矿形成于119 Ma左右,明矾石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16 Ma左右,表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略晚于斑岩型矿化。由于羌塘地体南缘的不断隆升,导致浅成低温热液矿化持续向深部迁移,形成巨厚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存在2套明显不同温度的流体,即形成斑岩及其围岩钾硅化与绢英岩化带矿化的中高温流体以及高级泥化带中的中低温流体,高温、高盐度的流体代表了斑岩系统的流体特征,而中低温、低盐度的流体代表了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流体特征。铁格隆南矿区的岩体侵位较浅,浅部岩体已经在ZK1604与美日切错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在美日切错组火山岩喷发覆盖于矿体上之前,含矿岩体已经出露地表,根据其估算形成深度(约1.2 km),可以判断在矿床形成之后地壳已抬升了一定高度,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上部的矿体和独立金矿体可能已被剥蚀。岩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均为高钾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在Y-Th/Ta和Ta/Yb-Th/Yb图解中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均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在Th-Co-Zr/10和Th-Sc-Zr/10微量元素构造图解中,大部分样品落在陆缘弧区域。区域上构造岩浆活动也表明多龙地区岩浆岩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早白垩世北向俯冲至南羌塘地体之下密切相关,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洋陆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环境。锆石铪同位素落在球粒陨石与亏损地幔之间,地壳模式年龄相对年轻与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一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亏损地幔,同时也有部分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岩浆表现出角闪石源区作为主要源区熔融矿物的特征,表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俯冲至50~70 km下发生相变,从而导致类似角闪石等矿物脱水引发的楔形地幔部分熔融。短波红外光谱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显示在尕尔勤、地堡那木岗还有寻找铁格隆南(荣那矿段)式矿床的潜力,区域找矿潜力极大,多龙矿集区铜资源量可以达到2 500万吨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90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65 条
[1]   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荣那矿段安山岩成岩背景: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J].
王勤 ;
唐菊兴 ;
方向 ;
林彬 ;
宋扬 ;
王艺云 ;
杨欢欢 ;
杨超 ;
李彦波 ;
卫鲁杰 ;
冯军 ;
李力 .
中国地质, 2015, 42 (05) :1324-1336
[2]   羌塘南缘多龙矿集区荣那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套合成矿:综合地质、热液蚀变及金属矿物组合证据 [J].
李光明 ;
张夏楠 ;
秦克章 ;
孙兴国 ;
赵俊兴 ;
印贤波 ;
李金祥 ;
袁华山 .
岩石学报, 2015, 31 (08) :2307-2324
[3]   青藏高原南羌塘荣玛晚侏罗世闪长岩: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产物 [J].
冉皞 ;
王根厚 ;
梁晓 ;
郑艺龙 ;
久米多吉 .
地质通报, 2015, 34 (05) :815-825
[4]   西藏赛角铜金矿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J].
李兴奎 ;
李才 ;
孙振明 ;
吴浩 .
地质通报, 2015, 34 (05) :908-918
[5]   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J].
方向 ;
唐菊兴 ;
宋杨 ;
杨超 ;
丁帅 ;
王艺云 ;
王勤 ;
孙兴国 ;
李玉彬 ;
卫鲁杰 ;
张志 ;
杨欢欢 ;
高轲 ;
唐攀 .
地球学报, 2015, 36 (02) :168-176
[6]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刘鸿飞 ;
马东方 ;
李光明 ;
黄瀚霄 ;
张红 ;
刘朝强 ;
卫鲁杰 .
地质学报, 2015, 89 (03) :534-548
[7]   西藏班-怒带西段荣那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J].
孙振明 ;
任云生 ;
李才 ;
李兴奎 ;
王明 ;
范建军 .
地质学报, 2015, 89 (03) :608-617
[8]   西藏日土地区弗野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约束 [J].
张璋 ;
耿全如 ;
彭智敏 ;
丛峰 ;
关俊雷 .
地质通报, 2015, 34(Z1) (Z1) :262-273
[9]   西藏达如错地区晚侏罗世高镁安山岩——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消减的证据 [J].
李小波 ;
王保弟 ;
刘函 ;
王立全 ;
陈莉 .
地质通报, 2015, 34(Z1) (Z1) :251-261
[10]   西藏拿若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刘鸿飞 ;
马东方 ;
李光明 ;
张红 ;
刘朝强 ;
卫鲁杰 .
地质学报, 2015, 89 (01) :10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