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邦铺斑岩型钼矿床二长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21
作者
周雄 [1 ,2 ]
温春齐 [1 ]
费光春 [1 ]
曹盛远 [3 ]
吴鹏宇 [1 ]
霍艳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3] 四川省地质矿产开发局一○九地质队
关键词
二长花岗斑岩; 地球化学; 特征; 构造意义; 西藏邦铺;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10.04.010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床,二长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对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此二长花岗斑岩富硅(67.06%~73.70%)、富K2O(3.61%~7.642%)贫CaO(0.14%~4.40%)贫Na2O(0.140%~4.40%),属钾玄岩系列及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变化变化很大(22.01×10-6~107.606×10-6),稀土曲线为平缓的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Eu的变化范围为0.592~1.064,具有微弱的负铕异常到无铕异常。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LILE),贫高场强元素(HFSE),即相对富集Rb,U,Cs和Nd而亏损Ba,Sr,P,Ti和Y。二长花岗斑岩形成的环境比较复杂,主要为同碰撞造山构造环境,即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内,发育与碰撞后的地壳伸展环境,并可能涉及到冈底斯区域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多个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Post-collisional potassic granitoids from the southern and northwestern parts of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East African Orogen: a review.[J].Dirk Küster;Ulrich Harms.LITHOS.1998, 1
[2]  
Post-collisional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J].Paul J Sylvester.LITHOS.1998, 1
[3]   西藏南部二叠纪和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与特提斯演化:新观点 [J].
朱弟成 ;
莫宣学 ;
赵志丹 ;
牛耀龄 ;
潘桂棠 ;
王立全 ;
廖忠礼 .
地学前缘, 2009, 16 (02) :1-20
[4]   拉萨地块北部白垩纪多尼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形成的构造环境 [J].
康志强 ;
许继峰 ;
王保弟 ;
董彦辉 ;
王树庆 ;
陈建林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1) :89-104
[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与应用 [J].
李仕辉 ;
赵艳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2) :25-27+68
[6]   冈底斯带桑巴区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类的确定及构造意义 [J].
和钟铧 ;
杨德明 ;
王天武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6, (03) :185-193
[7]   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环境:火山岩约束 [J].
朱弟成 ;
潘桂棠 ;
莫宣学 ;
王立全 ;
廖忠礼 ;
赵志丹 ;
董国臣 ;
周长勇 .
岩石学报, 2006, (03) :534-546
[8]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J].
潘桂棠 ;
莫宣学 ;
侯增谦 ;
朱弟成 ;
王立全 ;
李光明 ;
赵志丹 ;
耿全如 ;
廖忠礼 .
岩石学报, 2006, (03) :521-533
[9]   ICP-MS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As、Cr、Ge、V等18种微量痕量元素的研究 [J].
刘亚轩 ;
张勤 ;
黄珍玉 ;
吴健玲 .
化学世界, 2006, (01) :16-20
[10]   西藏崩纳藏布和甲岗雪山地区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J].
葛良胜 ;
邹依林 ;
李振华 ;
张学军 ;
黄辉 ;
李兴谋 ;
马建文 .
矿物岩石, 2003, (02) :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