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古耕作土壤层微形态研究

被引:16
作者
张玉柱
黄春长
庞奖励
周亚利
周强
郭永强
尚瑞清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微形态; 古耕作土壤层; 现代耕作土壤层; 喇家遗址; 官亭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1 [土壤形成及演化];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Leica-DMRX偏光显微镜对喇家遗址剖面不同土壤发生层的薄片进行了观察和影像定量分析,旨在阐明青海民和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古耕作土壤层和现代耕作土壤层的发育过程和微形态特征。齐家文化时期古耕作土壤层(Ah2/Ap4)的微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粗颗粒,呈现圆状-次圆状,C/F15μm值呈现低值,排列显示弱定向,常见亚胶膜状和团聚状淀积黏土,大量的针状方解石微晶分布在孔隙边沿,孔隙度较高,主要是以圆形孔洞、囊孔占优势,孔隙壁光滑。辛店文化时期古耕作土壤层(Ah1/Ap3)与Ah2/Ap4层的主要微形态特征相似,只是C/F15μm值呈现相对高值,亚胶膜状和团聚状淀积黏土比例减少。相比于古耕作土壤层(Ah1/Ap3,Ah2/Ap4),现代耕作土壤层(Ap1)主要表现为粗颗粒,呈现次棱角状-次圆状,含有大量浓聚物状残积黏土和极少量亚胶膜状淀积黏土,含有大量的针状方解石微晶,孔隙度较低,且C/F15μm值趋于升高。古耕作土壤层Ah2/Ap4和Ah1/Ap3皆为黑垆土,它们分别是在全新世中期大暖期的环境背景之下,齐家文化时期和辛店文化时期人类简单耕作和古生物气候条件下的产物。Ap1层为淡灰钙土,它是距今约1 500年以来人类施加土粪、农业耕作和沙尘暴堆积的综合产物,其特征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002 / 101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红粘土层成因机制再探讨 [J].
殷志强 ;
秦小光 ;
赵无忌 ;
魏刚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5) :995-1004
[2]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地层光释光测年研究 [J].
张玉柱 ;
黄春长 ;
庞奖励 ;
周亚利 ;
查小春 ;
王龙升 ;
周亮 .
地理学报, 2013, 68 (05) :626-639
[3]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 [J].
吴庆龙 ;
张培震 ;
张会平 ;
叶茂林 ;
张竹琪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148-1159
[4]   激光衍射法和吸管法分析黏性富铁土颗粒粒径分布的比较 [J].
杨艳芳 ;
李德成 ;
杨金玲 ;
张甘霖 ;
赵玉国 ;
赵文君 .
土壤学报, 2008, (03) :405-412
[5]   土壤颗粒粒径分布质量分形维数和体积分形维数的对比 [J].
杨金玲 ;
李德成 ;
张甘霖 ;
赵玉国 ;
赵文君 ;
唐先干 .
土壤学报, 2008, (03) :413-419
[6]   关中地区塿土诊断层的形成过程及意义探讨 [J].
庞奖励 ;
黄春长 ;
查小春 ;
张旭 ;
周志翔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4) :1064-1072
[7]   关中地区两种不同农业管理方式下土壤微形态特征 [J].
庞奖励 ;
黄春长 ;
查小春 ;
张旭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1) :2518-2526
[8]   关中地区古耕作土壤和现代耕作土壤微形态特征及意义 [J].
庞奖励 ;
黄春长 ;
张旭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7) :1395-1402
[9]   黄河上游全新世特大洪水及其沉积特征 [J].
杨晓燕 ;
夏正楷 ;
崔之久 .
第四纪研究, 2005, (01) :80-85
[10]   青海官亭盆地考古遗存堆积形态的环境背景 [J].
杨晓燕 ;
夏正楷 ;
崔之久 ;
叶茂林 .
地理学报, 2004, (03) :45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