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东部发达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苏南地区为例
被引:61
作者:
王玉莹
[1
]
金晓斌
[1
,2
,3
]
沈春竹
[2
,4
]
鲍桂叶
[4
]
刘晶
[1
]
周寅康
[1
,2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3] 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4]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来源: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苏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部发达区面临水土流失、生态廊道阻断、栖息地破碎化等生态问题。识别重要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苏南地区为研究区,分别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水资源安全和土壤保持3项指标进行生态用地识别,结合GIS技术进行生态用地评价,以高等级生态用地作为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缓冲区和生态廊道,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生态安全格局由源地、廊道和缓冲区共同构成。研究区内高等级(非常重要)生态用地面积比例为22.97%;将面积大于10 km2的高等级生态用地提取为源地,生态源地的面积比例为19.17%。(2)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了生态缓冲区和生态廊道,其中生态缓冲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52%,潜在生态廊道的主要景观构成为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别占廊道总面积的31.82%、19.06%和17.27%。(3)通过叠加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源地、生态缓冲区图层,识别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冲突区域,总面积为603.84 km2,占源地与缓冲区面积总和的4.38%,空间上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和太湖周边。
引用
收藏
页码:2298 / 2310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