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一次连续降雪天气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5
作者
武麦凤 [1 ]
梁生俊 [2 ]
李春娥 [3 ]
机构
[1] 陕西省渭南市气象局
[2] 陕西省气象台
[3] 陕西省咸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渭河流域; 水汽源; 抬升机制; 次级环流; 湿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出现在渭河流域的一次连续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地层存在持续的强东风,为连续降雪起到了冷垫作用;各种有利条件的相互作用,造成该区持续强劲的垂直上升运动,甚至形成类似于夏季对流性天气中出现的次级环流,是这次连续降雪过程的主要抬升机制。高空西风急流位置的迅速抬高和突然下降对降雪的开始和结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雪以上的降雪发生前,高层比湿先增强,随后低层比湿迅速增大,渭河流域700hPa比湿值≥3 g.kg-1的湿舌形成之后,强降雪开始。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陕西省短期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 气象出版社 , 杜继稳等, 2007
[12]  
A Lake Breeze Index[J] .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62-1982) . 1962 (4)
[13]   北京连续降雪过程分析 [J].
王迎春 ;
钱婷婷 ;
郑永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1) :58-65
[14]   2001年华西秋雨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J].
鲍媛媛 ;
阿布力米提 ;
李峰 ;
王秀文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02) :215-222
[15]   西北区中东部2000年与2001年秋季连阴雨分析 [J].
林纾 ;
章克俭 .
气象, 2003, (02) :34-38
[16]   “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生发展的动力诊断Ⅱ:散度和散度变率诊断 [J].
张小玲 ;
程麟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459-466
[17]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温度特征及与热带SSTA的相关分析 [J].
王兰宁 ;
田武文 ;
黄祖英 ;
郑维忠 .
气象科学, 2000, (01) :23-29
[18]   春运期大气15~25天振荡的传播与江苏连阴雨(雪)过程 [J].
欧阳玫君 ;
胡洛林 ;
杨秋明 .
气象科学, 2000, (01) :90-95
[19]   华西秋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徐桂玉 ;
林春育 .
气象科学, 1994, (02) :149-154
[20]   两千年华西秋雨的初步研究 [J].
任炳潭 ;
李惠颖 .
气象, 1987, (09)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