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般民俗志”到“作为研究方式的民俗志”

被引:5
作者
覃琮 [1 ,2 ]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法院
[2] 上海大学
关键词
民俗志;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 一般民俗志; 作为研究方式的民俗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90 [民俗学];
学科分类号
0303 ; 030304 ; 0304 ;
摘要
近年来,在借鉴人类学反思民族志理论思潮和成果影响下,民俗学界对民俗志的书写范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探索,以摆脱民俗学的危机。但只有刘铁梁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理论与实践,彰显了与民族志的区别,具有特别的学理意义。民俗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民俗志需要作适当的层次划分。在民俗复兴的今天,我们应该让"一般民俗志"和"作为研究方式的民俗志"共生共荣,使民俗知识有更好的机会和渠道与社会契合,实现民俗学的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民俗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J].
高丙中 .
民俗研究, 2008, (03) :5-19
[2]   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J].
高丙中 .
文艺研究, 2008, (02) :77-83
[3]   民俗志范式的反思 [J].
黄龙光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1-16
[4]   核心传统与民俗学界的自觉意识 [J].
高丙中 .
民间文化论坛, 2007, (01) :8-9
[5]   三足鼎立:民族志的田野、理论和方法 [J].
张小军 .
民间文化论坛, 2007, (01) :27-28
[6]   “民俗志”与“民族志”的使用对于民俗学的当下意义 [J].
高丙中 .
民间文化论坛, 2007, (01) :23-26
[7]   问题引导下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J].
郭于华 .
民间文化论坛, 2007, (01) :28-29
[8]   民俗志写作的缺陷与应有的追求 [J].
万建中 .
民间文化论坛, 2007, (01) :47-48
[10]   文献、田野与自我:关于民俗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以《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为例 [J].
吉国秀 .
民俗研究, 2005, (03) :10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