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侵权中因果关系认定的迷思与出路

被引:14
作者
徐伟
机构
[1]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司法研究所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深度合成; ChatGPT; 因果关系; 侵权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构成侵权责任的情形有二,即生成阶段和移除阶段的侵权责任。在生成阶段,又可细分为两种侵权,即用户合法行为促发和用户诱导行为促发侵权内容的生成。在生成阶段由用户合法行为促发侵权内容生成的场合,服务提供者的加害行为是其提供生成内容的“作为”行为,而非未尽到算法伦理等义务的“不作为”行为。鉴于在价值选择上宜对服务提供者课以一定条件下的侵权责任,此时法律上因果关系的成立需通过降低相当因果关系说中“相当性”的认定标准,或证成“合理可预见说”中的“无法合理预见但成立因果关系”来实现。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体尚不具备自由意志,其无法成为否定服务提供者与损害结果间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在用户(第三人)诱导侵权时,因果关系可因服务提供者未履行避免被诱导的义务而成立。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   深度合成治理的逻辑更新与体系迭代——ChatGPT等生成型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路径 [J].
张凌寒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3, 41 (03) :38-51
[3]   诊疗人工智能的医疗损害责任 [J].
郑志峰 .
中国法学, 2023, (01) :203-221
[5]   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论:现在与未来 [J].
范进学 .
政法论丛, 2022, (03) :3-17
[6]   互联网的开放与封闭及其法律回应 [J].
胡凌 .
交大法学, 2022, (02) :7-16
[8]   论人工智能体法律人格的考量要素 [J].
彭诚信 ;
陈吉栋 .
当代法学, 2019, 33 (02) :52-62
[9]   自动驾驶汽车致损的民事侵权责任 [J].
冯珏 .
中国法学, 2018, (06) :109-132
[10]   人工智能智力成果在著作权法的正确定性——与王迁教授商榷 [J].
李伟民 .
东方法学, 2018, (03) :14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