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地质评价

被引:22
作者
孟召平 [1 ,2 ]
王睿 [1 ]
汪元有 [1 ]
刘建 [1 ]
张江华 [1 ]
袁杰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危险性评价; 开滦范各庄井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745 [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根据隔水层的岩性和结构特征,提出了评价隔水层隔水性能的岩性-结构评价方法;并在突水系数中考虑隔水层的岩性-结构特征,提出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分类.针对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地质条件实际,系统分析了12煤层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及其特征、隔水层的岩性及其分布和断裂构造条件,对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煤层底板隔水性能取决于隔水层岩性和断裂构造,随着底板泥岩百分比含量和厚度的增加,隔水层抵抗水压的能力增强,隔水性能变好;随着断裂发育程度的增加,底板隔水层由完整结构、块裂结构到碎裂结构和松散结构,底板隔水性能降低,且完整底板泥岩层的抗水能力明显大于含裂隙的底板泥岩层.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发生突水的水源以12~14煤层间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为主,其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厚度由井田的浅部向深部增厚;含水层水压随其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呈线性关系,且富水性增强;12煤层底板隔水性能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且突水危险性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开滦范各庄井田突水特征及煤层底板突水地质条件分析 [J].
孟召平 ;
易武 ;
兰华 ;
王萌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2) :228-237
[2]   Numerical analysis of water inrush from working-face floor during mining [J].
ZHU Qinghua FENG Meimei MAO Xianbiao School of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China .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 2008, (02) :159-163
[3]   非线性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J].
杨永国 ;
黄福臣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7, (03) :283-286
[4]   人工神经网络在矿井突水预报中的应用 [J].
冯利军 ;
郭晓山 .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3, (04) :369-371+393
[5]   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 [J].
杨天鸿 ;
唐春安 ;
刘红元 ;
朱万成 ;
冯启言 .
地质力学学报, 2003, (03) :281-288
[6]   矿井底板岩体裂隙网络模拟与突水通道搜寻研究 [J].
张文泉 ;
肖洪天 ;
刘伟韬 .
煤炭学报, 2000, (S1) :75-78
[7]   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 [J].
王连国 ;
宋扬 .
工程地质学报, 2000, (02) :160-163
[8]   预防矿井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理论及其发展与应用 [J].
李白英 .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1-18
[9]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报的多参数测试方法 [J].
王秀辉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S1) :36-39
[10]   GIS在殷庄煤矿微山湖下采区工作面涌水预测中的应用 [J].
郑世书,孙亚军,赵林,吴大新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4, (02) :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