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范各庄井田突水特征及煤层底板突水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41
作者
孟召平 [1 ,2 ]
易武 [1 ,2 ]
兰华 [1 ]
王萌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2]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采矿工程; 范各庄井田; 突水特征; 突水地质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745 [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与评价是煤矿突水灾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以开滦范各庄井田为依托,从促发与阻抗突水2方面系统分析矿井突水特征和12~14煤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及其特征、突水介质条件(岩性、层间距)和突水构造条件,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并探讨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发生突水的水源以12~14煤层间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为主,其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厚度由井田的浅部向深部增厚;含水层水压随其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呈线性相关关系,且富水性增强。煤层底板隔水性能取决于隔水层厚度及其泥岩百分比含量,底板泥岩极限厚度与水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底板泥岩厚度的增加,泥岩层抵抗水压的能力增强,隔水性能变好,且完整底板泥岩层的抗水能力明显大于含裂隙的底板泥岩层。突水与构造密切相关,突水点最大涌水量与断层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断层突水是由于断层对煤岩层的破坏作用导致在断层附近煤岩层裂隙和孔隙增加,力学强度大幅度降低的结果,且受控于区域构造和现代构造应力环境。这些成果为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与预测和井下突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小浪底水库下采煤导水裂隙发育监测与模拟研究 [J].
孙亚军 ;
徐智敏 ;
董青红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2) :238-245
[2]   非线性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J].
杨永国 ;
黄福臣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7, (03) :283-286
[3]   淮北煤田矿井充水因素与防治水措施研究 [J].
邵军战 .
中国煤田地质, 2006, (03) :43-45+49
[4]   人工神经网络在矿井突水预报中的应用 [J].
冯利军 ;
郭晓山 .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3, (04) :369-371+393
[5]   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 [J].
杨天鸿 ;
唐春安 ;
刘红元 ;
朱万成 ;
冯启言 .
地质力学学报, 2003, (03) :281-288
[6]   矿井底板岩体裂隙网络模拟与突水通道搜寻研究 [J].
张文泉 ;
肖洪天 ;
刘伟韬 .
煤炭学报, 2000, (S1) :75-78
[7]   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 [J].
王连国 ;
宋扬 .
工程地质学报, 2000, (02) :160-163
[8]   预防矿井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理论及其发展与应用 [J].
李白英 .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1-18
[9]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报的多参数测试方法 [J].
王秀辉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S1) :36-39
[10]   焦作矿区演马庄井田突水地质条件分析 [J].
孟召平 ;
郑玉柱 ;
张占全 ;
高建中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