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科尔沁沙地坨沼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范富
徐寿军
张庆国
邰继承
吴晓光
机构
[1]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坨沼地; 土壤理化性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2.03.021
中图分类号
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试验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坨沼区坨子地和甸子地在不同耕作方式(传统、防护林保护)、不同耕作年限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容重、土壤机械组成影响较大,与CK2相比,坨子地保护性耕作T4、T5的耕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0.16,0.21g/cm3;2~0.02mm的颗粒含量分别降低了27.99%,40.59%;与CK1相比,甸子地保护性耕作D3、D4的耕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0.21,0.29g/cm3;2~0.02mm的颗粒含量分别降低了42.85%,55.59%。且保护性耕作土壤容重和2~0.02mm的颗粒含量均低于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与CK2相比,坨子地保护性耕作T4、T5的耕层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2.69,18.65g/kg;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了7.7,15.7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5.27,27.06mg/kg;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40.19,46.58mg/kg;与CK1相比,甸子地保护性耕作D3、D4的耕层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9.77,22.83g/kg;碱解氮含量增加了28.35,25.55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7.36,38.22mg/kg;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9.3,81.5mg/kg。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保护性耕作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太行山前平原土壤质量的影响 [J].
杜章留 ;
高伟达 ;
陈素英 ;
胡春胜 ;
任图生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1, (05) :1134-1142
[2]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J].
张磊 ;
王玉峰 ;
陈雪丽 ;
马春梅 ;
龚振平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1 (09) :50-54
[3]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J].
金亚征 ;
丁丽梅 ;
王兴月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6 (01) :24-28+34
[4]   科尔沁沙地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沙漠化成因分析——以奈曼旗为例 [J].
包慧娟 ;
郭佳 ;
闫丽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2) :126-131
[5]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王靖 ;
林琪 ;
倪永君 ;
刘义国 ;
王明锦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6 (04) :276-281
[6]   东北冷凉风沙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 [J].
张雯 ;
赵洪亮 ;
丛巍巍 ;
侯立白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 (06) :658-662
[7]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耕层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罗珠珠 ;
黄高宝 ;
张仁陟 ;
蔡立群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5) :1085-1092
[8]  
科尔沁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异质性.[J].左小安;赵哈林;赵学勇;郭轶瑞;张铜会;罗亚勇;苏娜;冯静;.环境科学.2009, 08
[9]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J].
张星杰 ;
刘景辉 ;
李立军 ;
段宇坤 ;
王智功 ;
苏顺和 .
土壤通报, 2009, 40 (03) :542-546
[10]   奈曼旗沙漠化及其防治中的政策影响因子分析 [J].
包慧娟 ;
赵明 ;
闫丽 ;
郭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7)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