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与国立研究机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15
作者
周小丁 [1 ]
罗骏 [2 ]
黄群 [3 ]
机构
[1] 四川大学商学院
[2]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德国; 高校; 国立研究机构; 协同创新; 模式;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4.05.017
中图分类号
G649.51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德国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分析了体制、法律、政策与制度是实现高校与国立研究机构间协同创新的保障,归纳出德国校研协同创新的五种共性模式及三种个性模式。总结出校研公共研究机构之间协同创新的实现需要政府层面的导向与推动;校研机构间异质互补性机制是推动两大机构产生协同的内在动力;经费导向机制是校研协同创新良性循环发展的纽带;德国校研协同创新模式呈现出多层次与全方位的特征。最后,对我国校研两大体系的协同创新提出三点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协同研究方式及大学合作启示 [J].
郑英姿 ;
周辉 .
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 (22) :84-87+115
[2]   高校协同创新:德国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J].
朱佳妮 ;
朱军文 ;
刘念才 .
复旦教育论坛, 2013, 11 (05) :87-91
[3]   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借鉴 [J].
周小丁 ;
黄群 .
德国研究, 2013, (02) :113-122+128
[4]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德国模式与中国借鉴 [J].
许艳华 .
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 (09) :5-9
[5]   基于共性技术研发的弗朗霍夫模式研究 [J].
赵加强 .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2, 17 (05) :131-135
[6]   德国弗朗霍夫协会企业化运作模式 [J].
刘强 .
德国研究, 2002, (01) :62-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