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地震对川西天然气聚散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曹俊兴 [1 ,2 ]
刘树根 [1 ]
何晓燕 [2 ]
赵亮 [2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油气运移; 散失; 聚集; 裂缝; 气藏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瞬间在龙门山内部形成了长达300km的地层岩石破裂错断,随后又发生余震4万多次,这必然改变其内部的压力疏导系统。地震对川西油气聚散有何影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地震特征、地震破裂与地下流体运移关系的分析,认为龙门山地震对川西地区油气运移聚散有着控制性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了一个龙门山地震控制川西油气运移聚散的概念模型。依据该模型分析认为,地震将导致龙门山推覆体地层中油气的散失和川西坳陷天然气的爆发式深生浅储成藏。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现今川西天然气藏的一些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129 +129-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J].
张勇 ;
冯万鹏 ;
许力生 ;
周成虎 ;
陈运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186-1194
[2]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03-1410
[3]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4]   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初步认识 [J].
曹俊兴 ;
刘树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14-425
[5]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6]   川西海相天然气勘探难点及对策 [J].
叶军 .
天然气工业, 2008, (02) :17-22+161
[7]   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J].
刘树根 ;
李国蓉 ;
李巨初 ;
徐国盛 ;
王国芝 ;
徐国强 ;
孙玮 ;
雍自权 .
地质学报, 2005, (05) :690-699
[8]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烃源岩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J].
柳少波 ;
宋岩 ;
洪峰 ;
傅国友 .
地学前缘, 2005, (03) :59-65
[9]   震源过程数字地震成像结果给出的地震参数定标律 [J].
张雅君 ;
吴忠良 ;
蒋长胜 .
中国地震, 2004, (04) :8-18
[10]   四川盆地西部油气资源潜力 [J].
唐立章 ;
张晓鹏 .
天然气工业, 2004, (07) :5-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