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学位授予中的非学术标准
被引:2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劲松
机构
: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来源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3年
/ 02期
关键词
:
学位授予;
义务;
非学术标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643.7 [学位];
学科分类号
:
040106 ;
摘要
:
学位是一项由"利益"、"资格"和"自由行为"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权利。学位授予的法律行为属性,确立了学位权利的合法性和现实性。学位权利的特殊要求,使得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学位授予中无不包括非学术标准。而非学术标准的内容,则要求学位申请人以及获得者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及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德国博士学位法律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治杰
.
比较法研究,
2009,
(06)
:149
-158
[2]
我国《学位法》制定的探讨
[J].
蔡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蔡洁
.
高教探索,
2009,
(05)
:49
-55
[3]
学位内涵与功能辨析
[J].
黄宝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黄宝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艳艳
.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0)
:62
-66
[4]
道德性:法律的人性之维——兼论法与道德的关系
[J].
严存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
严存生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
(01)
:3
-14
[5]
法律与道德:分离后的结合——重温哈特与富勒的论战对我国法治的启示
[J].
孙笑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法律系
孙笑侠
;
麻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法律系
麻鸣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44
-152
[6]
学位的起源、发展及其特征
[J].
骆四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骆四铭
.
比较教育研究,
2006,
(04)
:35
-40
[7]
法理学视野下的学位授予权
[J].
石正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咸宁学院湖北咸宁
石正义
.
湖北社会科学,
2005,
(10)
:129
-132
[8]
论学位的本质属性
[J].
孙大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孙大廷
;
杨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杨有林
.
北方论丛,
2003,
(04)
:127
-129
[9]
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缺陷分析[J]. 王大泉.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2002(00)
[10]
法律的道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千帆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春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斌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0,
(02)
:6
-19
←
1
2
3
→
共 22 条
[1]
德国博士学位法律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治杰
.
比较法研究,
2009,
(06)
:149
-158
[2]
我国《学位法》制定的探讨
[J].
蔡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蔡洁
.
高教探索,
2009,
(05)
:49
-55
[3]
学位内涵与功能辨析
[J].
黄宝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黄宝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艳艳
.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0)
:62
-66
[4]
道德性:法律的人性之维——兼论法与道德的关系
[J].
严存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
严存生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
(01)
:3
-14
[5]
法律与道德:分离后的结合——重温哈特与富勒的论战对我国法治的启示
[J].
孙笑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法律系
孙笑侠
;
麻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法律系
麻鸣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44
-152
[6]
学位的起源、发展及其特征
[J].
骆四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骆四铭
.
比较教育研究,
2006,
(04)
:35
-40
[7]
法理学视野下的学位授予权
[J].
石正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咸宁学院湖北咸宁
石正义
.
湖北社会科学,
2005,
(10)
:129
-132
[8]
论学位的本质属性
[J].
孙大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孙大廷
;
杨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杨有林
.
北方论丛,
2003,
(04)
:127
-129
[9]
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缺陷分析[J]. 王大泉.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2002(00)
[10]
法律的道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千帆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春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斌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0,
(02)
:6
-19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