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引入公众参与科学——公众参与科学的三种逻辑:规范性、工具性与实质性

被引:15
作者
杨正 [1 ,2 ]
肖遥 [3 ]
机构
[1] 谢菲尔德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
[2] 谢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
[3] 爱丁堡大学亚洲研究系
关键词
公众参与科学; 目的性逻辑; 地方性知识; 专家知识; 科技治理;
D O I
10.19524/j.cnki.10-1009/g3.2021.01.115
中图分类号
N01 [科学研究的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7 ;
摘要
当前国内对于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引入与模型分析已经渐入佳境,在实践层面也崭露头角。然而在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与优化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践前,还需反思这一做法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公众参与科学实践?实施公众参与科学的项目是什么?在中国当下语境中,这种原因似乎是统一且先验的,然而通过考察西方与中国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践与理论,可以发现,公众参与科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导向,并形成了不同的逻辑基础。对此,本文分析总结规范性、工具性与实质性三种公众参与科学的目的性逻辑,区分不同目的逻辑下的公众参与科学实践的差异,指出尽早实现从规范性逻辑、工具性逻辑向实质性逻辑的跨越,才是发展中国公众参与科学,实现真切的、多样性的科学传播实践的合理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3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公众参与视角下科学争议的公共协商——以全球暖化问题的网络讨论为例 [J].
高芳芳 .
科普研究, 2019, 14 (04) :14-23+110
[2]   走向有效的公众参与科学——论科学传播“民主模型”的困境与知识分工的解决方案 [J].
孙秋芬 ;
周理乾 .
科学学研究, 2018, 36 (11) :1921-1927+2010
[3]   英国“GM Nations?”转基因议题全民讨论项目研究 [J].
杨正 .
科普研究, 2018, 13 (05) :28-39+107
[4]   “公众科学”研究——公民参与科学新方式 [J].
杨正 .
科学学研究, 2018, 36 (09) :1537-1544
[5]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决策的公众参与——基于后常规科学话语理念分析 [J].
徐治立 ;
刘柳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8, 35 (03) :89-94
[6]   转基因大米品尝会:中国情境下的公众参与科学 [J].
朱巧燕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 36 (11) :122-130
[7]   科学传播:从科普到公众参与科学——由崔永元卢大儒转基因辩论引发的思考 [J].
王大鹏 ;
钟琦 ;
贾鹤鹏 .
新闻记者, 2015, (06) :8-15
[8]   公众参与科学模型与解决科技争议的原则 [J].
贾鹤鹏 ;
苗伟山 .
中国软科学, 2015, (05) :58-66
[9]   谁是公众,如何参与,何为共识?——反思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及其面临的挑战 [J].
贾鹤鹏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 30 (11) :54-59
[10]   科学民主化:食品安全规制中的公众参与 [J].
高秦伟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5)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