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24
作者
李明诚 [1 ]
单秀琴 [2 ]
马成华 [3 ]
胡国艺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砂岩透镜体; 成藏动力学; 油气充注; 异常高压; 毛细管压差; 分子扩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砂岩透镜体的成藏动力学机制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四周为生烃泥岩所包围的砂体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水力系统,烃类如何充注进去而孔隙水又如何被排替出来,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在对比岩性和构造圈闭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泥岩中初次运移的动力和砂体中二次运移相态的转换以及浮力的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动态分析。认为充注的动力主要是异常高压力、毛细管压差、分子扩散和渗透压力;在砂体中油气聚集和排水的动力主要是浮力及其产生的附加压力。这些成藏动力随生烃泥岩热演化阶段的不同,也有所侧重和不同。在低熟阶段主要是压实和渗透水流的充注;在成熟阶段主要是以烃-水两相渗流、毛细管压差和分子扩散等方式进行充注,同时在浮力作用下油气在砂体中开始聚集;在高成熟阶段除继承上述充注方式外,同时又不断有天然气从砂体顶部扩散出来,最终导致砂体中以油相聚集为主。影响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地质要素是生烃泥岩的质量、厚度以及砂体的物性和产状。总之,砂岩透镜体成藏要比构造圈闭成藏困难得多。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期次及成藏 [J].
张忠民 ;
周瑾 ;
邬兴威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1) :30-33+37
[2]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J].
刘震 ;
赵政璋 ;
赵阳 ;
赵贤正 ;
肖伟 .
石油学报, 2006, (01) :17-23
[3]   成藏要素的时空结构与油气富集——兼论近源富集成藏 [J].
周兴熙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11-716
[4]   渤南洼陷深层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J].
宫秀梅 ;
金之钧 ;
曾溅辉 ;
邱楠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4) :473-479
[5]   考虑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排烃模型 [J].
王克 ;
查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4) :440-443+449
[6]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J].
邹才能 ;
贾承造 ;
赵文智 ;
陶士振 ;
谷志东 ;
侯启军 ;
赵占银 ;
宋立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25-130
[7]   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 [J].
李明诚 .
地球科学, 2004, (04) :379-383
[8]   砂岩透镜体成藏机理 [J].
陈冬霞 ;
庞雄奇 ;
邱楠生 ;
姜振学 ;
张俊 .
地球科学, 2004, (04) :483-488
[9]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成藏特征探讨——以营11岩性油藏为例 [J].
万晓龙 ;
邱楠生 ;
张善文 ;
张振红 .
中国海上油气, 2004, (02) :18-21
[10]   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 [J].
林景晔 ;
门广田 ;
黄薇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02) :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