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的破裂过程与海城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的图象

被引:6
作者
林邦慧
胡小幸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海城地震; 北西西; 破裂过程; 强余震; 余震分布; 主破裂; 序列空间; 线性空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P波频谱的资料,研究了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主震及1978年5月18日6.0级强余震的破裂过程。对于海城主震,采用包括正交破裂方式等几种可能的震源破裂模式,通过复合型法进行反演。结果表明:不对称双侧破裂方式的最佳解理论谱极小点与观测谱吻合程度最好。这组最佳解的主破裂方向为北西西向,破裂长度28km,破裂速度1.0km/sec。朝南东东方向的破裂长度为12km,破裂速度为0.7km/sec。1978年5月18日6.0级强余震的破裂方式为单侧破裂方式,主破裂方向也为北西西,破裂长度15km,破裂速度 1.4km/sec。以上研究结果与相应的余震分布图象非常相象。 本文通过研究海城主震后不同阶段地震空间分布的图象,发现在海城主震长度约50km的主破裂带中,在主震震中北西西方向上存在长近20km的未完全破裂的地段,海城主震后的八个5级以上的强余震中,除了一个例外,其它强震,包括其中最大的6.0级强震及六个5级强震,均发生在这个地段上或其两端。可以认为这些强震的发生,使得这个长近20km的障碍体,逐步破碎,并使主破裂带基本贯通。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用复合型法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研究 [J].
林邦慧 ;
胡小幸 ;
董大南 ;
林纪曾 .
地震学报, 1988, (04) :337-351+449
[2]   海城地震双向构造活动的研究 [J].
李荣安 ;
于军 .
地震学报, 1985, (04) :385-397
[3]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M=7.3)的前震系列[J]. 章光月,王碧泉,许绍燮,T.J.菲奇.地震学报. 1983(01)
[4]   唐山、海城、盐源—宁蒗地震强余震特征附视频 [J].
石川有三 ;
朱传镇 ;
曹天青 .
地震学报, 1983, (01) :15-30
[5]   1978年5月18日海城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附视频 [J].
傅征祥 .
地震学报, 1981, (02) :118-125
[6]   不对称双侧破裂过程的研究及其在海城地震的应用 [J].
林邦慧 ;
陈运泰 ;
魏富胜 ;
李志勇 ;
不详 .
地震学报 , 1979, (02) :133-149
[7]   海城地震前后微震震源参数与介质品质因子 [J].
朱传镇 ;
傅昌洪 ;
容珍贵 ;
罗胜利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3) :222-231
[8]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的震源机制 [J].
顾浩鼎 ;
陈运泰 ;
高祥林 ;
赵毅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4) :270-285